许多人认为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患的疾病,年轻人不会患动脉硬化,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动脉硬化一般起源于婴幼儿时期,此时动脉内膜可出现脂点或脂纹,虽然不会立即发病。但却埋下了祸根。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发病者逐渐增多,35岁左右进展最快,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妇女更为多见,60岁以上的人可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
不少人认为,动脉硬化是一个“不痛不痒”的病,患了动脉硬化不必大惊小怪。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这是因为人们患了动脉硬化之后,一般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动脉硬化也被医学界称为“静悄悄的疾病”。其实,动脉硬化是一个“温柔的杀手”。不一定哪天突然发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致人于死命,医学上称之为“猝死”。我国每年因动脉硬化性疾病而猝死者达54万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不重视动脉硬化的防治,听任动脉硬化“自由发展”的结果。
一说到动脉硬化,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心脑血管疾病。实际上,除了心梗、脑卒中与动脉硬化有关以外,还有很多危害可能因动脉硬化引起。
动脉血管遍及全身,故动脉硬化对多个脏器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脑动脉硬死会导致脑梗死或脑出血,还有血管性老年痴呆;颈动脉硬化会导致急性脑血管意外;主动脉硬化会导致主动脉夹层、腹动脉瘤;冠状动脉硬化会导致冠心病,严重者引起心梗;肾动脉硬化会引起肾衰竭、甚至尿毒症;眼底动脉硬化会导致眼底出血、视力下降。
任何原因引起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都叫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不只是病理性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也会逐渐“衰老”,即为生理性的动脉硬化。这一类动脉硬化虽说是正常的生理进程,但因为它会持续发展,难免有朝一日出现病变。如果再伴有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发生病理性动脉硬化的可能性则更高。
1、饮食:饮食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越高,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就越高,越容易沉积在动脉内壁,因此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高血压的患者动脉内对管壁的压力大,内膜容易损伤,内膜受损,脂肪微粒就更容易在动脉内膜沉积,形成粥样板块,最终导致管壁增厚,变硬。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4、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实验动物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近年的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与极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5、吸烟:吸烟能引起血液中烟碱、一氧化碳增加,可引起中心动脉痉挛、血小板黏附性加大、血流速度减慢、氧自由基积聚,吸烟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导致胆固醇的沉积。
血液脂质含量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果发现自己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那么我们需要尽早去医院检查明确病情,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检查措施呢?具体如下:
1、血液血检查:患者常有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
3、动脉造影: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4、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通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