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人群 >> 老年人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冠心病,冠心病急救
2018-06-16阅读:10582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冠心病发作的急救措施
二、冠心病如何预防
三、冠心病的危害

冠心病发作的急救措施

1、冠心病发作的急救措施

休息

无论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患者首先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卧床休息,禁止奔走呼救或步行去医院。如在室外,应原地蹲下休息。因为静止可以减少心脏的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延缓心肌细胞因缺氧而坏死。同时,精神应放松,不要过分紧张。如在冬季野外发病时应注意保暖。冠心病发作的急救措施

通畅呼吸

顺畅、有效的呼吸对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尤为重要。应该立即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解开患者衣领,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呕吐物,以免误吸造成气道阻塞。家属还应不断安慰患者,避免过度紧张造成气道痉挛,引起窒息。有条件可立即经鼻给氧。

硝酸甘油

有冠心病病史者应常备急救药物。一旦心绞痛发作,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约在1~2分钟内就能奏效,作用持续约半小时。或含服消心痛1~2片,一般5分钟奏效,持续作用2小时。

2、冠心病的诱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冠心病发作的急救措施

3、冠心病症状

典型胸痛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如胸痛性质发生变化,如新近出现的进行性胸痛,痛阈逐步下降,以至稍事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甚至休息或熟睡时亦可发作。疼痛逐渐加剧、变频,持续时间延长,祛除诱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此时往往怀疑不稳定心绞痛。

冠心病如何预防

1、不吸烟;

2、保持血压正常稳定,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避免精神紧张。

5、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冠心病发作的急救措施

冠心病的危害

冠状动脉树长期硬化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由于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供血量不足则主要由于血管的痉挛或斑块破裂,诱发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加重或闭塞。如果临时发生的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解除,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心绞痛。如果短时间(大都超过30分钟)内无法解除时,导致相应冠状动脉下游远端灌注区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则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一般都是由于冠状动脉慢性固定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引起,慢性缺血情况下,由于心脏对于缺血逐渐地得到了适应,或侧支循环的代偿性增粗,供血得到了部分代偿,从而一般不会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种。稳定性心绞痛一般不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则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