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症状库 >> 症状知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关节液中白细胞内有尿酸结晶症状起因
2015-10-22阅读:10470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关节液中白细胞内有尿酸结晶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关节液中白细胞内有尿酸结晶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引起尿酸肾病与痛风肾病的病因是血和(或)尿中尿酸浓度增高,而使持续性尿酸浓度增高的许多因素有:

1.尿酸生成增加

(1)遗传因素:酶基因突变,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

(2)获得性因素:骨髓增生异常、高嘌呤摄取、过度肥胖和高三酰甘油血症、饮食果糖含量过高、饮料酒精含量过高、运动。

2.尿酸排泄减少

(1)遗传因素:尿酸排泄或排泄分数减少。

(2)获得性因素: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水杨酸盐、代谢产物如乳酸、酮体、血管紧张素和加压素、血浆容量减少、高血压和过度肥胖。

3.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是三氧化嘌呤,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食物中嘌呤经酶的分解产生尿酸。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的原因中以次黄嘌呤、鸟嘌呤核糖转换酶(HGPRT)活性下降,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移换酶(PRPP)和次黄嘌呤、黄嘌呤酶(XO)活性升高最重要。HGPRT缺乏时次黄嘌呤、鸟嘌呤不能生成相应的核苷酸,体内次黄嘌呤大量转变为尿酸。PRPP合成酶活性升高可提高细胞内PRPP,它是嘌呤转化为尿酸一个关键酶,最终使尿酸生成增加。XO使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和黄嘌呤生成尿酸。

4.尿酸排泄障碍 尿酸在体内没有生理功能,在生理状态下尿酸2/3~3/4由肾脏排出,其余由肠道排出,由肠黏膜细胞泌入肠腔。肠道细菌含有尿酸酶,将其分解为水和氨,所以在粪便中排出的不是尿酸。当肾功能不全时从肠道排出的略有增多。从肾小球滤过的尿酸几乎全部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尿液中尿酸由肾小管曲部分泌,近已证实肾小管分泌尿酸,而肾小管可再次重吸收。肾脏排泄是调节血尿酸浓度的重要部分。影响肾脏排泄尿酸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有健全的肾单位的代偿,尿酸浓度上升不显著,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不一致,当GFR<10ml/min方产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由于近曲小管对钠的处理功能受损或早期肾血管病变致肾小管尿酸排泄障碍引起高尿酸血症。

(2)血容量减少时,如限制钠盐摄入,利尿药使用和多尿则尿酸清除率降低。当血容量减少,尿流速低于1ml/min使尿酸在近端肾小管S3段内蓄积超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的浓度,可出现返回弥散(back-diffusion)现象。相反,钠盐负荷、抗利尿激素分泌使血容量增加,尿酸清除率上升。

(3)有机酸影响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有机酸从体内排出需借助于肾小管阴离子泵,此时和尿酸进行竞争;或由于有机酸积聚于近端肾小管使其代谢障碍限制了尿酸的分泌。有机酸增多见于酒精中毒、剧烈运动乳酸堆积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代谢失调。

(4)利尿药、抗结核药、阿司匹林、儿茶酚胺等均能影响对尿酸的排泄:利尿药物减少肾小管对尿酸分泌还是增加其重吸收,目前还不清楚。抗结核药物如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均能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阿司匹林小剂量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当剂量增加到2~3g时可以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起清除尿酸的作用。儿茶酚胺影响肾血流量,减少了尿酸的作用。

(5)铅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慢性铅中毒,尿酸清除率减退较肌酐清除率减退为明显。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关节液中白细胞内有尿酸结晶的病因,关节液中白细胞内有尿酸结晶怎么引起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关节液中白细胞内有尿酸结晶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小编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