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传染防治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伤寒病,伤寒病的治疗
2018-05-18阅读:10547 学员编辑 收藏
一、伤寒病怎么治
二、伤寒病的临床表现
三、伤寒病的食疗偏方

伤寒病怎么治

1、伤寒病怎么治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伤寒患者应该及时住院接受治疗,患者住院治疗之后也需要进行隔离性治疗,及时检查患者的粪便,对于发烧的患者应该卧床休息,疾病症状减轻之后才能适度进行活动。治疗过程中伤寒的患者饮食上最好是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因为这样可以补充身体所消耗的能量,患者恢复期间最好不要进食有渣滓的饮食,预防肠穿孔等并发症出现。

抗菌药物的治疗:因为伤寒本身就是一种感染,但是感染之后可以造成患者身体出现不同的症状,为此不同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也是不同的,一般清康熙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这是因为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高,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此外还可以联合使用头孢菌素类,临床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毒副反应低,总之对于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最好是对症使用。

伤寒病怎么治

2、引起伤寒的病因

伤寒的发病机制为,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成为伤寒热或者肠热病。被伤寒杆菌随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后,会侵入肠粘膜,导致部分病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浆内繁殖。部分经淋巴管进入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然后由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短暂的菌血症。

伤寒杆菌释出的内毒素,对伤寒的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但研究认为伤寒患者临床现象,并不是由内毒素血症直接所致,实际原因远较单纯的内毒素血症复杂得多,内毒素增强局部病灶的炎症反应,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使之产生及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加上坏死组织产生的有毒物质,都可能与伤寒有密切关系。

3、伤寒的预防措施

3.1、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食物。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吃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后再食用。海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烧熟煮透,生吃水和其他食品是导致伤寒、副伤寒的一个重要原因。

3.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消灭蚊蝇。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垃圾。厨房要有防蝇设备,安装纱门纱窗。

伤寒病的临床表现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达到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于本期末常已能触及肿大的脾脏与肝脏。

伤寒病怎么治

2、极期

病程的第2~3周。常伴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亦较多在本期发生。本期内疾病表现已充分显示。

3、缓解期

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并逐渐下降。患者仍觉虚弱,食欲开始恢复,腹胀减轻。肿大的脾脏回缩,压痛减退。本期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仍可发生。

4、恢复期

病程第5周。体温回复正常,食欲好转,症状及体征均回复正常。通常需1个月左右才完全康复。

伤寒病的食疗偏方

1、组成:胡椒、丁香、葱白各适量。

用法:前二味为细末,与葱白共捣如膏,涂于两手心,夹大腿内侧,仰卧取汗。

主治:伤寒,发热、畏寒、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2、组成:生猪石、干姜各等量为未,醋适量。

用法:前二味用热醋调如糊状,涂于两手心,合掌握定。

主治:伤寒初起。

伤寒病怎么治

3、组成:连须葱白5根。

用法:洗净捣烂,热酒冲服。

主治:伤寒初起。

4、组成:生姜、葱白各240克,铅粉60克。

用法:前二味绞汁,待用。取渣入铅粉研匀,炒热。布包熨胸腹胀处,药冷拌入姜葱汁,再炒再熨。

主治:伤寒初起。

5、组成:生姜15克、附子12克、糯米适量。

用法: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伤寒烦躁。

6、组成:干姜30克、附子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伤寒烦躁。

上一篇:体臭,女性 下一篇:嘴苦,嘴苦吃什么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