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预防静脉血栓
1.1、气压治疗: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从而促进血液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1.2、饮食:少盐、低脂、清淡、富含维生素食物。
1.3、卧位:抬高下肢20-30度,或使其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踝关节保持90度功能位,避免在下肢或膝下垫硬枕,防止腘静脉受压,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4、运动:除了依靠气压治疗之外,多活动下肢和身体其他部位,如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膝关节伸曲运动、踝关节背屈及环绕运动锻炼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回流。另外,必要时家属可按摩双下肢,手法易轻柔、缓慢。
2、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
2.1、血流缓慢:首先,老年人体力较差,活动较少而且卧床的机会多,从而减弱了静脉回流的肌肉弹力作用;此外,老年人患心脏病的较多、心脏功能较差,心搏出量明显减少,造成体循环淤血;再有,老年人腹部肿瘤发生率增加,平卧时腹腔脏器和肿瘤均可压迫静脉,同时在解剖学上两下肢静脉在某些部位受到肌腱、韧带及神经压迫而阻碍静脉血回流,老年人易患静脉曲张症,静脉迂曲扩张,弹性减退,大多数伴有静脉瓣及交通支受损造成下肢静脉血流淤滞。
2.2、凝血机制亢进: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增高、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加,这些老化改变均有利于血栓形成。
2.3、静脉内膜变化:静脉老化表现为内膜粗糙,静脉瓣萎缩,容易在瓣膜下方静脉窦处发生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静脉起搏导管和电极也可造成静脉内膜损伤。
3、静脉血栓的症状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会患处会出肿胀和疼痛,尤其是在运动之后,浮肿疼痛症状会加剧。静脉血栓如果发病比较紧急的话,患者的下肢会出现广泛的粗肿,而且小腿等位置还会出现明显的压痛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和脉率加快等症状。
除此之外,上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还会出现下面几种特殊的症状,因为这类型的病人的上肢静脉回流受到阻碍,使得上肢出现水肿或者胀痛现象。病情严重的话,患者甚至连面颈部都会出现肿胀,此时一定要格外留意,尽快进行有效的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溶栓疗法、抗凝疗法、抗血小板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
2、手术治疗:在临床应用较少,尽在血栓较大或较为严重时采用。即通过手术取出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如果下肢深静脉本来就有狭窄或闭塞,如果可能的化,在手术中一起治疗。
3、机械治疗:通过机械自上而下地对患肢进行挤压和按摩,来促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但在发病后10天内不得使用,以免由于机械压迫使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而致命。
4、体位治疗:就是利用“水往低处走”的原理,将患肢抬高,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让病人卧床,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或使抬高的患肢与床面成30度角。10天后开始下床,适当活动,活动量由病人自己掌握,以不累或刚刚觉得累为度。
1、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有深浅两组。深静脉在肌肉深层与动脉并行;浅静脉(大隐静脉)独立潜行于皮下,在大腿根部汇入股静脉。下肢静脉行程长,瓣膜多,分枝多,易受到伤口;或因静脉曲张血流缓慢、淤滞;加上血黏度高,血小板凝聚等许多要素,促进下肢静脉血栓构成,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2、深静脉血栓构成后综合征:深静脉血栓构成后遗症期,也称深静脉血栓构成后综合征。是指深静脉血栓构成再通后。静脉瓣膜损坏。静脉血液发生逆流,致使远端静脉高压和瘀血等临床表现。
3、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多见并发症。堵塞肺动脉的血栓多从下肢静脉来。下肢静脉和肺动脉同归于一个血循环通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沿着血流抵达肺部,堵塞肺动脉,致使肺栓塞。温馨提示:大栓子可停留在肺主动脉或肺叶动脉分叉处,致使大面积肺栓塞,病况急、重,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