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糖尿病 >> 预防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如何预防“三高”
2015-08-03阅读:10750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如何预防“三高”?“三高”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总称,对人体危害非常大,被喻为“隐形的健康杀手”。越来越多的人有“三高”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那么,如何预防“三高”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三高”的定义:

高血压:指循环系统内血压高于正常而言,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通常是以低于140/90毫米汞柱为正常,而高于160/95毫米汞柱为高血压。因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故称“悄悄的杀手”。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它发病隐匿,大多没有临床症状,故称为“隐形杀手”。

高血糖:是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是机体内一个独立存在的病理改变,病变部位在血液,病变性质是血糖代谢紊乱。高血糖的临床表现,可以有显性的症状,如口干渴、饮水多、尿多、消瘦;可以是隐性的症状,无明显主观不适。

如何预防“三高”

二、哪些人容易得“三高”?

1、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家族史;

2、体重超标的人群;

3、长期使用高脂高糖食品,或者过度地食用盐、大量饮酒等人群;4、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者;5、中老年人群。

三、如何预防“三高”?

1、合理饮食,避免肥胖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可适当的节制,减轻胰岛负担,切忌不能暴饮暴食。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应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等,以免引起肥胖。要以清淡、低脂低糖、低蛋白的食物为主,尽量要减少甜食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严格控制食盐的用量,每天以4~6克为宜。钙剂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多食用含钙较高的食物,例如:牛奶、虾皮、萝卜、蜂蜜等。

2、早餐一定要吃

一个上午的工作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及营养素,都是由早餐提供的。不吃早餐,会出现低血糖,大脑能量供给不足,容易疲倦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脑效率。不吃早餐而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按时吃早餐的要高出4倍以上。另外,经常不吃早饭,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3、快餐尽量少吃,最好不要吃

洋快餐中的油炸薯条、油炸鸡翅等热量非常高,常吃还会引起体内激素变化,使食用者上瘾,造成难以控制进食量,因摄食过多而发胖。许多洋快餐里含食盐、糖精、味精较多,不仅使人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影响对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

4、戒烟限酒

烟酒也是引发“”三高“”疾病的一大诱因。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少量饮酒有活血的作用,白酒一天限制在一两之内,多饮则伤肝,助湿热,易形成肝火挟湿痰而发生中风。因此应注意饮食,少熬夜,少喝大酒,保持大便通畅。

如何预防“三高”

5、控制体重

如果体重超标就会导致“”三高“”发病率升高,所以如果你的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要实施减肥计划,少吃多运动,防范“”三高“”入侵你的身体。

6、生活要有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 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做到劳逸结合,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要有1~2小时的活动时间。

7、调节心态

学会调节心态,控制情绪,释放精神压力。平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悲。人在情绪波动,出现大喜大悲时,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如此反复,血压升高,便会引起高血压病。

8、多多运动

运动是增强体质比较简单方法,运动能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供血,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有很好的作用。如走路、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都很适合。每做一项运动都要注意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9、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定期做健康体检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种方法不仅能准确的检查出是否有患“三高”的迹象,还能对身体其他疾病进行筛查,一经发现就能及时遏制,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降低疾病治疗的风险,对“三高”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