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糖尿病 >> 预防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糖尿病防治知识
2015-10-14阅读:11268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糖尿病防治知识大全。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因为当今医学尚未能治愈糖尿病。不少患者对糖尿病存在诸多误区,有不放在心上的,有认为能致死的。正确认识糖尿病对治疗与预防都十分重要。一起来看看下面介绍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大全吧。

何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

糖尿病防治知识:

1、糖尿病致病因素复杂,但多是人为的因素,如:心理紧张、情绪压抑、生活节奏紊乱、饮食过于肥甘油腻、品种单一及过于精细、酗酒暴食、运动量减少等。

2、只要注意饮食清淡、勤劳工作、心情舒畅、生活规律,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糖尿病发生的。

3、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尚无根治药品,凡是声明根治的都是无科学根据的,是骗人的。

糖尿病防治知识

4、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并发症,因此注意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5、糖尿病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期预防并发症。

6、糖尿病人只要坚持综合治疗方法,并将血糖稳定在6.1-7.2mmol/L左右,即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结婚生育,也能延年益寿。

7、糖尿病人贵在坚持治疗,维持血糖在大致正常水平,不要血糖一降就停药,血糖一升再服药,这样反反复复,其危害甚大。

8、有些糖尿病人治疗后一切症状消失,就认为病已痊愈万事大吉,因而终止治疗,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所有糖尿病人至少每隔1个月应到医院复检血糖、尿糖等,根据检查情况坚持服药治疗。

9、糖尿病人不要乱求医,不要听信传言,只要坚持按书上介绍去做,是可以确保自己的健康的。

10、糖尿病人应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好饮食,坚持锻炼,坚持长期服药,就能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同时,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mg/dl),或者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 mmol/L(200mg/dl)也可确诊为糖尿病。以上测量的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需知: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它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血糖监测。人们也称此为糖尿病治疗的 “五架马车”。膳食调理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通过膳食治疗,可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担,减轻体重,减少并发症。而均衡的合理膳食,既能保证正常生理及活动的需要,又能促进糖尿病的康复。

糖尿病病人的调理要点:

1、称重饮食,根据医嘱,营养师规定的数量进餐,在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加减。

2、饥饿时,可调整膳食结构,主食以粗粮为佳,适当多吃含碳水化合物,少、膳食纤维高的低热能蔬菜充饥。

3、钙、铬、锌供给要充足。 含钙高的食物:牛奶、豆类及其制品、海产品含铬高的食物:酵母、菌菇类、牛肉、肝类含锌高的食物:粗粮、豆类及其制品、海产品、红色瘦肉、肝类、菌菇类。

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病人在自我护理方面注意如下方面:

1、掌握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学会尿糖定性实验,家庭常用试纸测量尿糖。

3、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按规定热量进食,定时进食,避免偏食,采用清淡饮食,使菜谱多样化,多食蔬菜。

4、应用降糖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注意皮肤清洁,尤其是足部、口腔、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有炎症、痈和创伤时要及时治疗。

6、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

7、出现疲乏、饥饿感、心慌、出汗时,表明为低血糖反应,可口服糖水并及时就医。

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9类人群:

1、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在5.6~7mmol/L之间)或葡萄糖耐量减低者(糖耐量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病史的,这些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没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出2倍以上。

3、体型肥胖者,尤其那些“大肚子细腿”的人,不仅易患糖尿病,而且常常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

4、已经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或早发冠心病者。

5、以往怀孕时曾有过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体重4公斤以上)的女性。

6、出生时体重低或婴儿期体重比一般小孩轻的人。

7、 年龄≥45岁且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自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高峰。

8、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持续紧张者。

9、长期使用一些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上一篇:糖尿病的原因 下一篇:如何预防糖尿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