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型肾小管酸中毒治疗
1.1、防止诱发本病加剧的因素。
1.2、纠正酸中毒;补碱可口服或静滴碳酸氢钠。亦可给复方枸橼酸钠。
1.3、有低血钾者可服10%枸橼酸钾。
1.4、有严重骨病者可给钙三醇,需注意血钙变化。
2、2型肾小管酸中毒的检查
2.1、尿PH值测定
2.2、X线检查
发现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或尿路结石。
2.3、尿H2CO3-排泄率测定(碳酸钠负荷试验)
确诊需作尿H2CO3-排泄率测定(碳酸钠负荷试验)。口服法:每日口服碳酸氢钠,直至血浆CO2结合力正常,然后测定血浆和尿的H2CO3-及肌酐(Cr)。
3、2型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
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和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鉴别
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系远端肾小管功能缺陷不能在肾小管腔液与管周液之间建立起有效的PH梯度,泌氢及生成氨减少,使氢离子滞留体内致产生酸中毒。家庭性者以成人女性比较多见,婴儿型为短暂好转后很少复发。
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系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钠功能减退致血中该盐降低,呈现高氯性酸中毒。由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碳酸钠减少到达远端肾小管的碳酸钠增加,若超过后者的吸收阈限,尿碳酸钠增多尿PH升高;若血中碳酸钠下降到一定程度,肾小管能将肾小球滤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吸收时,则尿可恢复酸性尿PH可下降。此外,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磷酸盐,尿酸,氨基酸重吸收也可下降而表现为范可尼综合征。
1、原发性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性,如肾脏中Na+ - HCO3-协同转运蛋白的编码基因SLC4A4突变可引起永久性的伴眼病的单纯性近端RTA。
2、暂时性
多为婴儿发生。
3、碳酸酐酶活性改变或缺乏
如CAⅡ基因突变导致骨硬化、RTA、脑钙化和钠潴留。
4、继发性
药物引发变质的四环素、庆大霉素、乙酰唑胺、对氨基苯磺酰胺、α氨基对甲基磺胺醋酸盐等磺胺类药物、链佐星等。镉、铅、铝、汞等中毒。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肾移植等。
1、饮食总则:饮食要吃得清淡一些,忌食用酒及辛辣性食物,少食油腻及含动物蛋白多的荤腥食物(如肥肉、虾、蟹等)。不同的肾脏病,饮食也不同。
2、我们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盐量约5—6克,盐为氯化钠,碱为碳酸钠,苏打为碳酸氢钠,进食含钠的盐碱过多,容易使水潴留在人体内,诱发水肿,所以对肾性水肿患者应该控制盐碱入量,每人进盐2—3克即为低盐饮食。无盐饮食也不科学,时间长了易乏力、头晕等。
3、正常人尿量一般一天1500—2000ml,急性肾炎、急性肾衰少尿期以及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伴少尿浮肿患者,要控制入水量(包括饮水量、食物含水量和静脉用药的液体量)。因为喝进去排不出去,水潴留在人体内加重水肿,也易加重高血压,此时水入量以尿量加500ml为宜。尿量增多后入水量可放宽。而尿量正常的患者正常饮水。另外,泌尿系感染患者如急性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等,除及时就诊服药外,多饮水、多排尿对病的康复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