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糖尿病 >> 常见问题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糖尿病足是怎么引起的
2015-01-15阅读:11142 学员编辑 收藏

养生导读: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但危害性大,严重者可致截趾或截肢,所以做好预防是关键。首先要知道糖尿病足是怎么引起的。你知道糖尿病足是怎么引起的吗?下面为您介绍。

糖尿病足危害大,做好预防是关键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最大危害在于能引起诸多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根据资料统计: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糖尿病足病一般发生在糖尿病史5年以上的糖友们身上,是目前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很多就诊的患者没有任何征兆,足部突然变黑、坏死、流出乌褐色的液体,最严重的患者有双小腿全部溃烂,起白色小蛆虫,这种情况不得不叫人痛惜。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够,加之很多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

专家指出,糖尿病足溃烂的伤口很难愈合,严重的要截趾或截肢,这种情况是医生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希望患者重在预防,一旦发生糖尿病足要尽量早期进行治疗。

糖尿病足是怎么引起的?

预防糖尿病足应该从其病因开始,可把疾病扼杀在摇篮。关于什么导致糖尿病足发生?专家介绍,目前认为,糖尿病足由局部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病变涉及大小微血管、神经、皮肤肌肉、肌腱、甚至骨头等组织,晚期形成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是怎么引起的?总体说来,诱发糖尿病足疾病的病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1、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

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

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

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

糖尿病足是怎么引起的?病因大揭秘

2、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

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血压下降到全身血压的一半或更低。

患者常于夜间熟睡时因足趾疼痛而起床,且需行走几步才能缓解。在某些需要迅速增加血循环的情况下(如外伤、感染、过冷及过热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可引起坏疽,尤以足趾为甚。

3、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

神经病变及缺血容易引起局部创伤,继发严重感染。在轻微的创伤如足底的压疮,趾甲修剪得过短,足癣治疗不当均可引起继发感染。

在足底压力负荷部位皮肤及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四周扩散,韧带创伤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跖骨骨髓炎。根据缺血的程度而发生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

哪些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足?

专家指出,有周围神经病变者,特别是下肢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觉迟钝或消失的患者,由于缺乏神经的条件反射保护,容易造成各种足部损伤从而诱发糖尿病足。

有外周血管病变者,特别是下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患者,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也容易造成足部缺血而诱发糖尿病足。

以前有足溃疡病史的患者,脚畸形,如高足弓及爪形趾者都容易引发糖尿病足。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很大,尤其是发展到坏疽阶段,常常需要截肢,其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顽症,严重威胁糖尿病人的健康长寿和生命质量,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足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

1、保持皮肤滋润

病人每天要涂抹羊脂油类润滑剂滋润双脚,并轻柔而充分按摩皮肤。病人如果是汗脚,出汗过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议他们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还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2、每天检查足部情况

每天睡觉前,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要检查足部,看有没有弄伤。最好家人帮忙查找,看有没有伤口,细小的损伤也不可放过。如果病人为独居,就要准备一块镜子,每天照看,包括脚背脚底脚丫都要检查清楚。

同时仔细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检查有没有水肿、皮损、疼痛程度及血管搏动、感觉、运动、反射情况以及水泡、皮裂、磨伤、鸡眼、胼胝、足癣、甲沟炎等,若发现应及时处理及治疗。

糖尿病足是怎么引起的?病因大揭秘

3、保持足部卫生

脚同洗脸一样重要,每晚用温水(39℃~40℃)及软皂洗脚,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烫伤皮肤。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要超过10分钟。洗完后用柔软吸水力强的毛巾擦干脚趾缝间。

4、控制体重、血糖、血压和血脂

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合理分配饮食,严格控制高血脂及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

5、避免肢端皮肤受损

即使轻微损伤也可导致严重坏疽。不贴有损皮肤的胶布,严禁使用强烈的消毒药如碘酒、石碳酸等,剪脚趾甲不宜剪得太短,应与脚趾相齐。去除老皮时要以柔软的刷子或细致的浮石,海绵轻轻的擦洗。避免烫伤、勿用热水泡脚或用其他的足部保暖装置。

6、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或磨脚的鞋

由于神经损害使汗液分泌减少,使得皮肤乾燥、裂伤,甚至由此感染,所以洗脚后最好使用皮肤护理膏(霜)涂于双脚并适当按摩(注意不要将护理霜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疡伤口上),严重的足跟皲裂可用含有尿素的特殊皲裂霜。同时应选择宽松、舒适的鞋,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或磨脚的鞋。

糖尿病足患者应穿布鞋、软皮鞋和运动鞋,不要穿塑料鞋,因为它太硬,最好是特制的矫形鞋,鞋头长些、高些、宽些,脚趾能够伸直。袜子应该柔软、合脚、透气性好,吸水性好,袜子应每天换洗,最好是穿布袜。

病情按轻重程度可分为6级

糖尿病足有轻有重,轻的是皮肤完好,还没有发生水泡、溃疡等,重的是指整只脚发黑坏死。在门诊中,超过50%的糖尿病足属于早期,而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几乎都是3级以上,即溃疡比较深。肖正华说,有时候他们伸出脚来,就可以闻到一股腐臭味。糖尿病足的病情按轻重程度可以分为如下6个等级:

糖尿病足是怎么引起的?病因大揭秘

0级: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但皮肤没有溃烂。

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这种溃疡好发生于足突出部位即压力承受点,如足跟部、足或趾底部。

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但还没有烂到骨头,没有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

4级:特征为缺血性溃疡,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坏死组织的表面可有感染。

5级:整只脚坏疽,发黑。

若有皮肤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暗、感觉缺失、趾甲变形或局部红肿痛热等,都可能提示已经出现了足部病变,必须尽早到医院就诊。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