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糖尿病人餐后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一般进食后血糖都会升高,升高多少要视糖尿病人吃的是什么了,在一定的范围内升高是安全的。那么,糖尿病人餐后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糖尿病人正常的餐后血糖值:
糖尿病专家解释,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糖份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
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份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
正常人餐前血糖正常值是3.9~6.1mmol/L,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小于11.1mmol/L。但是基于糖尿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不一,所以,糖尿病病人正常的餐后2小时血糖至少要小于11.1mmol/L,最好能小于7.8mmol/L,才属于正常。
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意义:
专家解释,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整2个小时后测血糖。测量时应按与平时一样的时间和剂量服药、注射胰岛素和吃饭。餐后2小时血糖受所进食物的种类、胃肠蠕动快慢、饭后运动量和餐前血糖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
餐后2小时血糖是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无胰岛素抵抗现象,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4.6~7.8毫摩尔/升。但若储备功能虽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比正常人还高,却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抵抗虽不明显,但胰岛β细胞功能已较差,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测餐后2小时血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很高,如果只检查空腹血糖,往往会使部分患者漏诊。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完全反映的。另外,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不影响正常服药或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食,所以餐后2小时检测不会引起血糖特别大的波动。
三、餐后血糖如何控制?
饮食控制
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少食多餐。进餐时细嚼慢咽,延长进餐时间。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多食用含较多膳食纤维的食品。用餐时先来一碗含膳食纤维多的燕麦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膳食纤维可延长胃的排空和肠道运送速度,延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使进餐后血糖不会急剧上升。同时,膳食纤维食品可降低餐后血清胰岛素的水平,在同等条件下,长期进食膳食纤维食品可以减轻体重。
药物控制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者,可增加短效胰岛素或换用超短效的人胰岛素诺和锐或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者可增加胰岛素剂量或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罗格列酮。
2型糖尿病者如仍存在一定的胰岛功能,也可考虑联用胰岛素促分泌剂,餐后血糖高者可首选快速作用的短效制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空腹和餐后血糖均高者可选择作用时间较长的制剂如格列美脲或达美康等。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了吧。餐后血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糖尿病人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