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糖尿病 >> 常见问题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血糖,情绪
2018-06-15阅读:11891 学员编辑 收藏
一、血糖与情绪有关系吗
二、糖尿病易引发的精神症状
三、糖尿病患者调整情绪的重要性

血糖与情绪有关系吗

1、血糖与情绪有关系吗

情绪的波动可使很多人的代谢障碍发生较大波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长时间的情绪波动还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水平,进而使糖尿病的治疗受到阻碍。

着急、生气、发怒可使血糖上升。糖尿病患者刚得病或血糖控制不理想时,由于对糖尿病缺乏认识在新得病阶段控制制不好或不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治疗,会使血糖控制不理想,而不理想的状态,会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血糖与情绪有关系吗

2、坏情绪抑制胰岛素分泌

我们知道,情绪紧张变化时,机体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和兴奋,机体为应付各种刺激,必须做出反应,在大脑的调控下。肾上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激素释放人血液中,以满足大脑的调度兴奋和肌肉的能量需要。此外这些激素还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以提高血中葡萄糖的含量来满足机体应付紧急状态的需要,出现血糖升高的局面。健康人情绪平稳后,胰岛素会迅速分泌,产出足够的胰岛素,血糖就恢复到正常范围。但如果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缺乏,没有足够的胰岛素,血糖明显增高,事后也不会迅速回落。

3、情绪波动时监测血糖

专家指出,低血糖和高血糖都可以影响患者的情绪。低血糖时患者的情绪变化会更敏感。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也是如此。患者家属或朋友,当看到患者出现异常反应,即使是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也要提醒患者监测血糖。另外,医学研究表明,高血糖时间长了也会影响情绪,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抑郁,但情绪抑郁会随着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而得到纠正。因此,一旦糖尿病患者情绪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血糖与情绪有关系吗

糖尿病易引发的精神症状

神经衰弱综合征:多在疾病早期出现,表现倦怠、乏力、烦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等。

抑郁状态:兴趣减少、情绪低沉、悲观、消极、自责、自罪、悲观厌世、性欲低下等。抑郁同时常伴有明显焦虑。

焦虑状态:糖尿病患者的焦虑也很突出,患者焦虑不安、紧张、苦闷、恐惧、易激惹、情绪不稳,伴有心悸、多汗、脉速、坐立不安、多处就医等,患者的焦虑情绪会影响血糖的恢复,但与血糖的高低并不成正比。焦虑和抑郁两种状态往往相互混杂、交织出现。

幻觉状态:偶有一过性闪光、闪电或各种彩色物体的幻视。

意识障碍:早期表现可为嗜睡,多发生在躯体症状加重和血糖升高或接近昏迷前。随着血糖水平变化,嗜睡可呈波动性。血糖升高时,病人嗜睡;病情恶化,意识障碍加深。昏迷状态多在糖尿病恶化时发生。先有口渴、呕吐和脱水等表现,进而出现呼吸性酸中毒,最后陷入昏迷。期间可有错乱状态。

血糖与情绪有关系吗

糖尿病患者调整情绪的重要性

糖尿病属于终生性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均起重要作用。患者焦虑、沮丧、抑郁、暴躁的心理状态,可加重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而且糖尿病又可加重患者心理障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愉快的心情对血糖值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笑一笑更具有不可忽视的疗效。

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自己的心身修养,不仅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遇事也要冷静对待,千万不要着急,陷入不良情绪之中。因此,糖尿病人在服药与饮食治疗的同时,应调节情致,稳定情绪,尽量避免紧张、焦虑、急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

所以,心理情绪不宜控制者应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努力避开来自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进行自我调节让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还可以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转移不良心境,宣泄积聚在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