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糖尿病坏疽的症状有哪些?糖尿病糖尿病坏疽是指发生病人肢体末端组织坏死发炎,尤其是下肢,这种并发症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身上,且男性多发于女性。秋冬季节是糖尿病糖尿病坏疽的多发季节,糖尿病人要充分认识其症状,以便做到及时发现。那么,糖尿病坏疽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糖尿病坏疽的症状:
糖尿病坏疽多发于50岁以后,60-70岁多常见。多见于肥胖或成年型而病程长的糖尿病病人,平均约10年。部位多见下肢,上肢少见。单侧发病多见80%,双侧同时发生少见20%。坏疽可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多数患者坏疽的发生是缓慢的,有严重的神经损害,疼痛可轻可重,局部轻度损伤,发生皮肤局限性小水泡。以后皮下组织变成暗红色或黑色,严重四肢手足发生溃烂坏死,干枯变黑,化脓感染等。具体症状为:
1、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缓解。年老者如发生间歇性跛行时高度怀疑由动脉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休息痛
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这种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有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时心输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这是糖尿病坏疽早期症状之一。
3、突然疼痛
最后,坏疽突然发生,疼痛剧烈也是糖尿病坏疽早期症状。多数患者坏疽的发生是缓慢的,有严重的神经损害,疼痛可轻可重,局部轻度损伤,发生皮肤局限性小水泡。以后皮下组织变成暗红色或黑色,严重四肢手足发生溃烂坏死,干枯变黑,化脓感染等。
二、糖尿病坏疽的临床表现:
1、病龄长
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糖尿病病程长,5~10年,常伴有高血脂症、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
2、肢体缺血表现
Ⅰ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
Ⅱ期(营养障碍期):上述诸症加重,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足可出现肌肉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小腿可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Ⅲ期(坏疽溃疡期,即足部溃疡、坏疽):根据肢体坏死的范围,将坏疽分为3级:一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二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三级坏疽发展至踝关节及其上方。
一级:开始会出现水泡、血泡,经常的是会出现烫伤或是冻伤、鸡眼等的症状,还会导致足部的经常性的发生浅表的损伤或是溃疡,并出现红肿,初期的溃疡的分泌物是较少的。
二级:临床症状为足部会出现反复的感染,而且感染的程度还会进一步的加深,已经损伤到足部的皮下组织,并形成组织的炎症。
三级:主要的临床症状的表现是为深层的组织的炎症合并成大脓腔,周围会出现大面积的损坏的组织,骨与关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足趾和脚指出现坏死的现像。
3、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有两种。
(1)、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最早、最常见的病变。双侧对称,以四肢末端感觉障碍为主。感觉异常先于疼痛出现,肌力减退,肌萎缩。
(2)、非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以单侧下肢损害为主,以四肢末端运动障碍为主。
4、感染
糖尿病人肢体发炎感染,化脓有恶味,是糖尿病截肢率高和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三、糖尿病坏疽的类型:
糖尿病肢端坏疽临床类型有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型坏疽三种。
1、湿性坏疽
此型坏疽多见,占72.5%,主要病理基础是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所致微循环障碍。是致残率高的主要原因。微血管病变和细小动脉硬化,组织灌注不良,血管通透性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减弱,且局部高糖状态为主要的病理基础。肢端体表局部软组织糜烂,形成浅溃疡,继之溃烂深入肌层,甚则烂断肌腱,骨质受破坏,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分泌物。
2、干性坏疽
其主要病理基础是肢体中、小动脉闭塞过程中血流逐渐中断,组织脱水干化且多无感染所致。受累肢端末梢缺血坏死,干枯变黑,病变界线清楚,发展至一定阶段不经处理会自行脱落。此型坏疽约占7.5%,其主要病理基础是中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坏死。
3、混合型坏疽
约占20%。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同时并存,且并发感染所致。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两类病变并存,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和(或)小腿的湿性坏疽。
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坏疽的症状的介绍,现在你知道了吧,糖尿病人秋冬记得保护好自己的足部,警惕糖尿病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