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糖尿病引起静脉曲张的原因与症状有哪些?静脉曲张多见的是下肢静脉曲张,常表现为血管凸起、下肢酸胀无力,糖尿病人比较多发。那么,糖尿病引起静脉曲张的原因有哪些?静脉曲张的症状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
静脉曲张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下肢静脉曲张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但糖尿病患者的及时就诊率却很低,很多患者认为静脉曲张只不过是腿上血管凸起,偶尔腿部酸痛、乏力而已,并无大碍,因而不进行治疗。
实际上,随着病程继续进展,可出现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的形成。同时,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不易愈合,常在皮肤上形成经久不愈的伤口,最后形成“老烂腿”就更不易治疗。
在诊治的病人中,很多是在腿部出现血管鼓胀,没有认识到病情会发展严重,直至出现皮肤变黑,甚至溃烂时才来就诊的,这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还有一些病人因为害怕手术而迟迟不肯进行治疗。实际上,在下肢静脉出现了蚯蚓状突起时,病情就已经很难逆转,应抢在皮肤变黑、溃烂之前及早治疗静脉曲张。
引起静脉曲张的原因有哪些呢?
1、静脉内压持久升高:静脉血本身由于重力作用,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时,瓣膜会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脱垂、使之关闭不全。这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2、静脉瓣膜缺陷:研究发现,只有当逆流速度超过每秒30cm时瓣膜才会关闭,在达到这一逆流速度和相应逆流压力之前,逆向的血流与回心血流相互碰撞,首先在第一对瓣膜处形成涡流和湍流,干扰了瓣膜关闭,使逆流血液继续冲向远方,引起下一对瓣膜的涡流和湍流,并产生联级效应。同时,涡流和湍流所形成的剪切以及瓣膜关闭后所承受的逆向压力持续作用于瓣膜,引起内皮细胞损伤,日久则瓣叶游离缘出现松弛、伸长和下垂,失瓣膜失去单向开放的生理功能,从而出现静脉曲张上述瓣膜破坏效应一般。
3、其次是年龄、性别:由于肢体静脉压仅在身体长度达最高时方达最高压力,青春期前身体不高,故静脉口径较小,均可防止静脉扩张,所以尽管30岁前有患严重静脉曲张,但大多数是随年龄增大,静脉壁和瓣膜逐渐失去其张力,症状加剧迫使患者就医。
4、职业和体位:据临床调查显示,静脉曲张患者中10%的病人从事经常走动的职业;30%的病从事经常保持坐位工作的职业;60%的人从事站立性工作和体力活,说明不活动的站立对下肢静脉造成的损伤更严重。
5、妊娠:目前,约有20%的孕妇在怀孕期间会出现静脉曲张,原因是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使静脉平滑肌松弛,促成瓣膜功能不全,这种现象一部分患者可以在产后自行消除,一部分静脉曲张患者不经过治疗很难康复,甚至越来越严重。
糖尿病引起静脉曲张的症状:
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2、腿部有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
3、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
4、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5.局部坏疽和溃疡。
若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进展较慢,多表现为单纯曲张,少数情况可有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溃疡等情况;若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深静脉回流受阻情况,则病情相对较重,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易疲劳,甚至下肢的肿胀及胀破性疼痛,后期则发生皮肤营养性变化,脱屑、萎缩、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的形成。
糖尿病人如何预防静脉曲张?
1、肥胖的人应该减肥,肥胖虽不是直接原因,但过重的力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扩张加重。
2、要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应经常让腿做抬高、放下的运动。可能的话,最好能小走一番。
3、经常抬高双腿,高于心脏水平,并维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可以防止产生静脉曲张。
4、避免经常提超过10千克的重物,预防静脉曲张需要戒烟。
5、每晚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况,晚上睡觉时,将腿垫高约15厘米。
6、保持脚及腿部清洁,避免受伤,如腿部皮肤比较干燥,应遵医嘱涂药。
7、养成每天穿着医用弹力袜,运动腿部1小时的习惯,散步、快走、骑自行车、跑步皆可。小腿静脉压过高的人,应在每天起床后,就穿上弹力袜,晚上睡觉时再脱下。
8、妇女经期和孕期等特殊时期要给腿部特殊的关照,多休息,要经常按摩腿部,帮助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