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尿,夜尿多,小孩子可能会出现尿床。
2、多饮,喝水多,有时晚上也要起来喝水。
3、多食,吃得多,食量明显增加,由于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家长会认为孩子是长身体才吃得多,因此这一症状易被忽视。
4、体重减轻(少),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减轻或很快消瘦。
5、乏力并有精神萎靡,疲劳乏力,精神状态不佳,喜欢窝在床上,不愿意活动。
6、视物模糊,血糖迅速升高会导致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
1、遗传因素
1A型糖尿病往往与易感基因及抗病基因有关。具有HLADR3或DR4的人较常人患病机会多4倍。如两者均具备,患病机会增加至12倍,另一个易感基因为HLADQα1-52精氨酸;而抗病基因为HLADR2及HLADQβ-57门冬酸。天津儿童医院曾与WHO糖尿病研究中心合作,对比中美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发现美国Allegeny县较天津地区发病率高20倍,原因之一是美方病儿多缺乏HLADQβ-57精氨酸抗病基因,且多为纯合子缺乏,我国病儿虽亦有缺乏该抗病基因者,但多为杂合子缺乏。同时取正常人对照发现:美国人群中缺乏抗病基因者亦多于我国正常人。国外在1A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方面应用遗传基因、胰岛细胞抗体检测及胰岛素首相分泌降低三方面可提前8~9年做出诊断。
2、环境因素
1A糖尿病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如柯萨奇B4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等,均可以通过自家免疫反应或直接引致胰腺炎损伤胰岛B细胞发病。牛奶喂养可能与1A糖尿病发病有关,Dosch等发现芬兰1A型糖尿病小儿对牛奶白蛋白的片段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在极少饮用乳制品的小儿中却很少见此种反应,估计这些牛奶蛋白质可破坏胰岛细胞,故鼓励4个月内婴儿尽量母乳喂养。
3、自身免疫因素
1A型糖尿病发病前T细胞功能已不正常,新发病时血循环中可见免疫相关抗原阳性T细胞,且细胞毒性T细胞增多,抑制T细胞减少而辅助T细胞增多,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减少,因此抗病毒能力下降,易获得病毒感染,抑制T细胞减少从而使免疫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它们与免疫复合物及补体等均可对胰腺产生损伤而致病。体液免疫方面不但可查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65GAD)及酪氨酸磷酸化酶自身抗体IA-2及IA-2B等。某些患儿还存在抗甲状腺抗体、抗肾上腺皮质抗体等,故可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甲低或甲亢)及艾迪生病等,称为多内分泌腺自家免疫综合征。
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比2型糖尿病发展的饮食要注意的事项多,原因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是儿童或者是青少年,此种人群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进行身体的发育,所以在安排1型糖尿病饮食过程中,既要保证血糖情况稳定,又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营养,1型糖尿病饮食安排常常令家长们头痛。
下面是关于饮食的一些建议:
平衡膳食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可以吃,关键是吃什么,吃多少量。单一食品不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素的需要,所以必须通过多样化的饮食,达到饮食平衡。平衡膳食遵循的原则:粗粮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好的不要多吃,赖的也不要少吃。
炒菜宜用植物油(如红花子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油等);忌用动物油(猪油、牛油、肥肉、奶油等)
宜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烤、烧、炖等烹调方式。一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不可太咸,并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脑、肝、腰子等)、蟹黄、虾卵、鱼卵等。患者有胆固醇若过高则蛋黄每周以不超过三~四个为原则。
多选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
如全谷类的主食,未加工之豆类、蔬菜及水果,可改善血糖的升高,是一型糖尿病饮食不合缺少的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芋头、玉米、菱角、栗米、毛豆、干豆类(黄豆、红豆、蚕豆等),及咸的中西式点心(如蟹壳黄、烧卖、寿司、萝卜糕、咖喱饺、鸡卷等),在安排一型糖尿病饮食中不可任意食用,须按计划食用。
暂停吃水果
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着吃水果,即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