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糖尿病人皮肤比较敏感,饮食不当或者四肢有擦伤的时候容易出现瘙痒、感染、足廯、甲廯的症状,这在糖尿病并发症种是比较常见的,那么糖友不慎皮肤感染了怎么办?下面从中医、西医两种角度来辨证论治,一起来看看吧。
一、糖尿病人皮肤瘙痒:
1、中医辨证论治
(1)、血虚肝旺
主症:皮肤干燥,瘙痒无度,夜间为甚,抓痕血痂遍布,心烦急躁,夜寐不安,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治则:养血润燥平肝熄风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地12g,白蒺藜20 g,何首乌10g,丹皮10g,皂刺10g,钩藤10g。
(2)、湿热下注
主症:外阴肛门潮湿瘙痒,或下肢皮肤瘙痒,抓破渗液结痂,遇热痒重,舌红苔黄腻,脉滑。
治则: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生地10g,当归 10g,车前子15g,泽泻10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
2、外治
(1)、皮肤干燥瘙痒,搽大枫子油、润肌膏。
(2)、皮肤潮湿瘙痒,搽薄荷三黄洗剂。
(3)、若抓破皮肤,渗液结痂,外敷青黛膏。
(4)、外阴肛门瘙痒洗方:地肤子30g,蛇床子30g,苦参30g,丹参20g,艾叶20g,煎汤熏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5)、全身瘙痒洗方:蚕砂200g,或褚桃叶200~250g,煎汤去渣入浴,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3、针灸疗法
(1)、针刺: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取肺、肾上腺、皮质下、神门、三阴交。
(3)、穴位注射疗法:取双血海、曲池,用盐酸苯海拉明50mg/mL、维生素B1 50mg/2mL、注射用水5mL,每穴注药2mL。隔日1次,5次为1疗程。外阴、肛门瘙痒取长强穴注射。
4、自我调护
瘙痒是一种自觉症状,其发作及轻重程度均同患者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一般白天工作学习紧张,常忘记了瘙痒,而夜晚休息时则瘙痒加重。因此患者自我调护尤为重要。
(1)、丰富业余生活,积极从事各种有趣的活动,以分散对皮肤瘙痒的注意力。
(2)、切忌搔抓。搔抓可使瘙痒蔓延,一旦抓起来很难遏制。若身体某处瘙痒发作,可涂搽止痒药物,或轻轻拍打痒处来止痒。
(3)、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不要用热水烫洗。烫洗只解当时之痒,对皮肤则是一种不良刺激,烫洗后往往瘙痒加剧。特别是皮肤干燥者,应适当延长洗澡间隔时间,少用或不用肥皂,洗澡后涂搽润肤之品。贴身穿纯棉织品,避免化纤、皮毛的刺激。
(5)、注意保持外阴肛门部的清洁干燥。
二、糖尿病人合并皮肤真菌感染:
这是一组由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相当高,据统计在未被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真菌感染率高达40%~57%。而且对于抗真菌药物的疗效较非糖尿病患者差,不易治愈,且常易复发。皮肤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念珠菌病,此外手足癣、股癣、甲癣也常发生。
(一)、皮肤念珠菌病:
本病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多见于肥胖的婴幼儿和妇女,以及经常浸于水浆中的工作者,糖尿病患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也常发生,并可出现泛发性念珠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因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类似于中医文献中不同的病名。如糜烂红斑类似于“汗淅疮”,外阴阴道炎似于“阴痒”,甲沟炎类似于“代指”。
1、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湿热毒盛
主症:皮损广泛,潮湿糜烂,浸渍发白,瘙痒剧烈,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燥湿解毒
方药:导赤散合二妙散加味:生地10g,竹叶6g,木通10g,苍术10g,黄柏10g,苦参10g,赤茯苓15g,白鲜皮15g,公英15g,生甘草3g。
2、外治
(1)、常用的外洗方:苦参30g,蛇床子30g,公英30g,黄柏30g,地肤子20g,枯矾20g ,煎汤放凉待用。
(2)、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湿敷、浸泡、坐浴、洗浴等方法,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有脓疱者,应先挑破脓疱再洗。
(3)、外洗后红斑浸渍处,用青黛散或枯矾粉外扑,有糜烂处,将青黛膏薄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
3、食疗
经常食用新鲜西红柿,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美颜润肤,同时番茄素对于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4、自我调护
保持皮肤皱折部位的清洁干燥。夏季洗澡后,可在皱折部位扑爽身粉;避免长期水湿浸渍手足,用水后及时擦干双手,特别注意擦干指缝;不要撕甲周皮肤上的肉刺,以免造成损伤,继发真菌感染;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
(二)、手足癣:
手足癣是手足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足癣的发生率高于手癣,在中国南方潮湿温暖地区尤其高发,故俗称“香港脚”。在经常穿胶鞋的工种中,发病率可达80%,手癣常由足癣传染而来。糖尿病患者手、足癣,特别是足癣发病率很高,因足癣引起的皮肤脱屑和小裂隙,又成为细菌的入口,可继发丹毒、淋巴管炎及化脓性感染。因此积极治疗手足癣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手足癣在中医文献中有不同的名称,中医称手癣为“鹅掌风”,称足癣为“脚湿气”、“臭田螺”、 “脚丫痒烂”等。
1、西医治疗:根据皮损的特点选药。
(1)、水疱型:5%水杨酸酒精、克霉唑药水外涂,早、晚各1次。
(2)、糜烂浸渍型:无渗液者用足粉(水杨酸5g,单纯扑粉加到100g)。渗液多或继发感染者,用1 ∶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1%雷夫诺尔液湿敷,待干燥后再用1%克霉唑霜外涂。
(3)、鳞屑角化型:新脚气灵软膏、5%水杨酸软膏、达克宁等涂搽,1日2次。
2、中医治疗:以外治为主。
(1)、如皮损糜烂渗出较重,或继发感染,局部红肿痛疼,湿烂流脓,需内外合治。外治法:水疱型以复方土槿皮酊、鹅掌风癣药水外涂,早、晚各1次。
(2)、趾间浸渍发白者,用青黛散或枯矾粉扑撒趾间。
(3)、糜烂渗出者,用外洗方:苦参30g,黄柏20g,青木香30g,土槿皮30g,枯矾15g煎汤,放至室温,浸泡双足,1次20分钟,1日2次。搽干后,将青黛膏薄涂于纱布条上,夹在趾间或敷于患处。
(4)、若继发感染加公英30g。脱屑型以雄黄膏、风油膏涂搽患处,早、晚各1次。
(5)、角化型以用醋泡方:苍耳子30g,土槿皮 30g,青木香30g,皂角30g,大枫子30g,红花15g,加米醋1500mL,放置3~5天,取汁浸泡患处,1次0.5小时,1日1次。并用雄黄膏、风油膏外搽。
3、自我调护
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足汗多者不宜穿胶鞋、塑料鞋,经常洗晒鞋垫、袜子;不与别人共用洗脚盆、毛巾、拖鞋;有足癣者,不要用手搔脚,洗脚后应立即洗手,以免传染到手上;手部有破伤要及时治疗,冬季手部皮肤干燥,可搽润肤油,防止有裂口,给真菌入侵造成机会;坚持治疗涂药,不要见效就停,这样容易复发,应坚持用药至症状消失后2~4周。
(三)、甲癣:
甲癣是因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起,多继发于手足癣,亦可同时出现,致病菌与手足癣相同。中医称此病为灰指(趾)甲、油灰指甲、鹅爪风。
1、西医治疗
(1)、30%冰醋酸外涂,每日1次,持续3~6个月以上。涂药前先贴剥甲硬膏、甲净片,并将病甲刮薄,使药液易渗入甲下。涂药时要保护好周围皮肤; 10%冰醋酸液浸泡有病甲的指趾,1日1次,1次10分钟,持续3~6个月以上。
(2)、单个甲癣可拔甲,拔甲后继续外涂抗真菌药物,以防复发。
2、中医治疗
以外治为主,无需内治。
(1)、鲜白凤仙花1把,加明矾少许,捣成糊状,堆涂于病甲上,用塑料纸或腊纸封包,每日换1次,用至健甲长出;
(2)、用棉花醮复方土槿皮酊或鹅掌风癣药水浸泡病甲,1次10分钟,1日2次;
(3)、黑色拔膏棍加热软化,贴敷病甲,保持7~ 10天取下,用钝刀削刮已软化的角质,然后继续贴敷,如此反复,直至健甲长出。
3、自我调护
甲癣的治疗贵在坚持,新甲长出取代病甲需3~6个月,此期间应连续用药,以防新生的指(趾)甲重新感染;要同时治疗手、足癣,否则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