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出现小便频繁现象,多年不尿床的孩子多次出现尿床现象,家长应该带孩子进行糖尿病检查。
出现频繁口渴现象,甚至夜间多次起床喝水。
突然消瘦。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重应该连续稳定上升,但突然出现体重下降情况,家长要警惕。
疲乏无力。孩子本来处于精力较为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应该多动,但突然在一段时间内老喜欢待在家里,不喜欢户外活动,精神较为委靡,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饭量大增。这个特点很容易被忽略家长多认为是孩子生长发育中的正常情况,但应注意是否出现其他糖尿病征兆。
易感染。孩子一些伤口反复出现感染情况久不愈合。而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
出现频繁腹痛和呕吐现象。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而加重病情家长要对孩子平时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有足够掌握,以便提供给医生足够的诊断信息。
2.1、血糖: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2.2、尿糖:每餐前及睡前留尿测尿糖为“次尿”(每日4个次尿),两个次尿之间所收集的尿为“段尿”(每日4个段尿)。未经治疗者,尿糖常为阳性,24h尿糖》5g。
2.3、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个月内血糖的综合平均尝试,是判断患儿长期血糖控制善的可靠指标。》8.5%~10%为轻度升高。未经治疗者及治疗而控制不满意者多》14%。
2.4、β细胞功能测定:在糖耐量试验测血糖的同时,测各时相的胰岛素及C肽水平。患儿在糖负荷时血糖峰嵯宰旁錾瑁且2h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而胰岛素及C肽反应低下。
2.5、血脂:未经治疗者血脂显着增高。
3.1、自身免疫反应
现已证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与糖尿病有关。初发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三分之二的患儿体内测出胰岛细胞抗体。部分患儿还可测出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和胰岛β细胞膜抗体。
3.2、环境因素
病毒感染柯萨奇B组病毒、EB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牛乳蛋白过早、过多的摄入牛乳制品,其中酪蛋白作为抗原,触发糖尿病发生。牛乳中牛胰岛素可引起破坏人β细胞功能的免疫反应。
3.3、药物和化学因素
有遗传性,目前证实位于白细胞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组织相容复合体基因为易感性基因。
1、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产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沾染、饮食失控、胰岛素治疗中断等。酮症酸中毒的产生,一方面与胰岛素的尽对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胰岛素拮抗激素的相对或尽对增加有关。
2、糖尿病肾病
病程长,起病早的儿童,可伴有糖尿病肾病,产生率与病程有关,5-9年者,约为8.0%,10-14年为25.2%,大于15年者为33.8%,病变以肾小球轻度增生为主,引起弥漫性及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3、糖尿病眼病
儿童糖尿病大多于病后10-15年合并单纯性非增殖型视网膜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把持不佳有密切关系。轻度的视网膜病变可随血糖的把持而好转。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性转变是微血管病及新生血管形成。
4、神经病变
儿童糖尿病的神经侵害重要是于四周神经与四周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有关,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病程长者,可伴有胃肠功效混乱及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中枢神经也可受累如脑萎缩等。
5、骨关节病变
骨关节病变的重要表现为骨矿物盐减少,骨密度减低,掌骨x线皮质变薄,其原因不明。高血糖时肾小管钙和磷的重接收减少,可能是骨矿物质减少的原因之一。
在饮食上,广大家长应该注意掌握“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原则。家长要给儿童选择适量蛋白、高纤维素的食品,每天都要吃蔬菜和水果,做到合理饮食。尽量少摄入洋快餐、方便面、膨化食品、巧克力、果冻、油炸食品、可乐等一些含热量非常高的“垃圾食品。”另外患者需要多了解儿童糖尿病疾病地方信息。
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锻炼,每周至少应锻炼5天,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这样不仅可有效控制体重,对于增强体质、预防儿童糖尿病也很有好处。
对儿童要积极引导学习,但不能给予过大的精神压力。尽量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拥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对儿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积极作用。另外患者应该多了解疾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