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痛可能是出现了皮肤并发症。
糖尿病性皮肤并发症很常见。大约1/3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出现皮肤并发症,一些皮肤问题可被视作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值得庆幸的是,及早发现糖尿病性皮肤并发症并采取治疗措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皮肤及其他部位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最重要的途径,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已出现的并发症可在血糖控制好后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是完全消失。
除控制好血糖外,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的皮肤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努力保湿皮肤避免皮肤干燥,坚持例行检查脚部、腿部、指甲是否出现任何水疱、溃疡、破损(尤其是脚趾之间)等情况,可有效预防皮肤、指甲出现细菌或真菌感染。
红色面孔:有人调查150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面色较红。
皮肤疱疹:酷似灼伤性水疱,壁薄,内含透明浆液,疱周无红晕,好发于指、趾、手足的背部或底部边缘。单个或多个出现,数周内自愈,但可反复出现。
颈部毛囊炎:后颈枕部出现脓头痱子样的炎症,触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小疖子或蜂窝织炎。脓液排除后可愈合,但常此起彼伏,反复发生。
出汗反常:多汗(多见上肢和躯干)或少汗(多见下肢),甚至有的患者大汗淋漓。
感觉异常:四肢皮肤麻木,常有灼热感、蚁走感,行走时有踏棉垫感。有的人手足及四肢剧烈疼痛,穿衣裤、盖被时可加重疼痛。
瘙痒难忍:部分糖尿病人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妇女患者以阴部瘙痒更多见。
足部坏疽:患者足部疼痛,温觉消失,干燥易裂,发生溃疡,创口化脓、坏死、愈合困难,甚至发生足穿孔症。
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皮肤黄瘤等。出现这些病变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异常中间代谢产物引起的。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高脂血症、糖尿病产生的高糖血症有直接关系,当糖尿病得到控制后这些病变会随之缓解。
糖尿病性皮病、红斑与坏死、硬化性水肿等。出现这些病变与糖尿病的慢性退行性变有关。这类疾病的发生过程很缓慢,治疗起来也很困难。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引起微小血管病变,造成皮肤血供减少,伴同血管疾病的真皮结缔组织受损和其他附属器受损。
糖尿病性类脂渐进性坏死、白癜风等。出现这些病变是伴发于糖尿病但与代谢障碍或退行性病无关的皮肤病,在患有糖尿病的人中更加常见,它们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
糖尿病性大疱:以灼伤样水疱或大疱为特征。中医认为多属脾气虚弱,水湿不化,蕴阻肌肤,并常伴气虚血淤,可应用参苓白术丸加丹参、桂枝、鸡血藤治疗。
糖尿病足:由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高血糖和细菌感染等共同作用引起的,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血脉闭阻,肢端失养。早期应用益气温阳活血方法有一定防治作用。常用方剂有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当归四逆汤、真武汤、金匮肾气丸、托里透脓汤、四妙勇安汤等。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约1/3病例可发生穿凿性溃疡。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络脉淤阻,可用益气、养血、活血方法治疗,如八珍汤加减。
颜面潮红:表现为面颊、腮及下颌皮肤持续性发红,呈玫瑰红色,但局部不发热。中医认为是津精亏损,虚火内生而致,常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
避免长时间或热水浴和淋浴。通常最好避免桑拿浴室和热水浴缸。
保持皮肤尽可能干净,干燥。
使用温和的洗发水,护发素和身体清洗。
避免某些可能干燥或刺激皮肤的沐浴产品。这包括大多数常规和香味的肥皂,沐浴油和泡泡浴配方。
避免脚趾之间多余的保湿剂,以防止真菌生长。
避免女性卫生喷雾。
通过保持水分和使用保湿剂防止过度干燥的皮肤。
当天气干燥时,使用加湿器和洗澡频率较低。
糖尿病患者也应每天检查自己的脚皮肤变化,疮和其他变化。 舒适的鞋子可以帮助改善足部循环,防止或减轻其他条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