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中和”输液使用的葡萄糖。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是4~6: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 50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4~6单位胰岛素。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针对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加入胰岛素的量不一样。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滴糖水的时候胰岛素多放一点,血糖低的少放一点。
空腹血糖在 13.9 mmol/L 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葡萄糖和胰岛素为 3:1 的比例配;如果血糖更高,胰岛素就要相应多放一点了,葡萄糖和胰岛素比例最高可达 2:1;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的患者来说第一瓶葡萄糖(血糖> 13.9 mmol/L 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一般 4 g 糖加 1 单位胰岛素,一小时测一次血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下降迅速,可调低滴速。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3.1、 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3.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3、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3.4、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
1、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
2、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3、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岛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贮存减少,分解加强,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动脉硬化。
4、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生长。
5、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1、胰岛素过量可使血糖过低。其症状视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而定,可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脉搏加快、瞳孔散大、焦虑、头晕、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甚至惊厥。必须及时给予食用糖类。
2、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应给每一病人随身记有病情及用胰岛素情况的卡片,以便不失时机及时抢救处理。
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故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4.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
5.极少数病人可产生胰岛素耐受性: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单位。
6、低血糖、肝硬变、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
7、注射液中多含有防腐剂,一般不宜用于静注。静注宜用针剂安瓿胰岛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