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医检分析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血检,转氨酶
2016-09-27阅读:10281 学员编辑 收藏
一、血检转氨酶偏高的原因
二、转氨酶高怎么办
三、常规的血检不可以检查出乙肝

血检转氨酶偏高的原因

血液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指标。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血清谷丙转氨酶(又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有人认为只要转氨酶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值,就认为自己是得了肝炎或其它疾病。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血检转氨酶偏高的原因

在实践工作中,发现致使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身体不健康。

1.1、如病毒性肝炎,在活动期,转氨酶数值会很高,而且还有明显的症状。

1.2、感冒: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当感冒期间吃药或者发热会造成转氨酶升高。

2、身体亚健康。这是我们探讨的重点人群,这些健康人群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2.1、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肝,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脂肪肝。如果转氨酶升高,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轻度酒精肝和脂肪肝的人群也存在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人转氨酶检测都会升高。

2.2、没有充足的休息或过度劳累。有的人上了一宿夜班,没有休息,或剧烈运动之后,都会导致转氨酶暂时性的升高。

2.3、饮食因素。食用油腻食物后,短期在事物被吸收入血后,血液检测转氨酶也有可能偏高。

2.4、过度肥胖的人。由于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血脂含量偏高,部分人会导致血脂沉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也会使转氨酶偏高。

2.5、药物因素。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使转氨酶升高,工作中发现以下几种药物会出现这种情况:如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安眠药,解热镇痛药,避孕药,还有某些中药如六味地黄丸、半夏等药物,同时某些减肥药也可使转氨酶升高。所以,在使用相关药物后,血液检测转氨酶也会偏高。

血检转氨酶偏高的原因

转氨酶高怎么办

降低转氨酶的方法有很多中,但是必须要对症下药,首先查出病因,然后进行治疗:

1、当转氨酶高的时候,可以服用补气助阳养血滋阴药,但是要注意,用量不宜过多,适量就好,避免以大量苦寒药为主,这样能有效降低转氨酶高。

2、在转氨酶高的时候,在服用其他症状药物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治疗转氨酶的药有冲突,如果病人一边服汤药,又服用治妇科的或治骨伤科的药物,或自加补药,都会影响转氨酶的下降。

3、首先,要恢复健康的生活习惯,无论是作息饮食都要有所注意,尤其不能熬夜和喝酒,熬夜和喝酒对于肝部会有严重的损害,甚至会加重转氨酶的升高。

4、当转氨酶刚开始高的时候,不用紧张,不用急于马上吃药,可以先以卧床休息为主,或只服少量中药粉剂(要由医生调配),或配合一些保肝药物。或者用汤药配合服用西药联苯双酯,也能促使转氨酶较快下降。而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对降酶,改善症状,缓解焦虑心情,均有益处。但注意不能乱吃药,必须遵循医生的专业意见。

常规的血检不可以检查出乙肝

做为一项常规项目,只要是用来检查一些血液疾病的,如感染等,并不能查出是否患有乙肝,如果要检查是否患有乙肝,可以通过以下检查来实现:

第一,乙肝五项检查。是检查乙肝比较常用的方法,分别对表面抗原和表面、e抗原和e抗体进行检查,这两对半能对人体内是否有乙肝病毒进行排查。

第二,HBV—检测。这是一种全面检查乙型的手段,能直接检查出乙肝病毒的具体数量、是否有传染性、传染性的大小、是否在复制等,还能判断乙肝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适合哪种方式治疗等,是一种先进的检查乙肝方法。

第三,肝功能需要通过采血化验分析来确定功能是否正常,其中包括转氨酶、球蛋白、胆红素、白蛋白等项目,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肝脏是否受损,并不能直接检查出乙肝。

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乙肝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通过介绍检查乙肝的几种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乙肝病毒,一定要及时到进行检查才行,尽早治疗可以将病情控制,对你和家人都有好处。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