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医检分析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脑梗塞, 亚急性脑梗塞
2018-06-12阅读:10960 学员编辑 收藏
一、什么是亚急性脑梗塞
二、如何预防脑梗塞
三、脑梗塞饮食禁忌

什么是亚急性脑梗塞

1、什么是亚急性脑梗塞

亚急性脑梗死也是脑梗死一种,但是堵塞程度较轻,症状不是很严重。目前认为低血压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预防亚急性脑梗死,防治低血压症尤其重要。平时可以适当增加食盐量,多饮水,因为较多的水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从而提升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什么是亚急性脑梗塞

亚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平时要加强适当的锻炼.不能总是卧床。多进行行走训练,家人要多帮助患者上下楼梯训练,让患肢得到运动,这些都利于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提高抗病力.戒烟限酒,保护心脑血管.心态平和,另外还要注意定期复查,早防早治。

2、脑梗塞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3、脑梗塞怎么检查

脑CT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当脑梗死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如何预防脑梗塞

控制总热量。

高热量饮食对于预防脑梗塞发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是预防脑梗塞的一种有效措施,只有控制了总热量的摄入才能使得血脂下降,这样对于我们身体内脏的生理器官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对于患有脑梗塞的患者缓解病情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大家对此一定要谨记。

限制脂肪摄入量。

脑梗塞的高发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对于这类人群的人来说,在日常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脂肪的摄入量,这也是预防脑梗塞的一种有效措施,大家平时可以使用植物油来代替动物油,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脂肪的摄入量了,另外,我们平时还应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这些都是预防脑梗塞的好方法。

适量增加蛋白质。

为了防止脑梗塞的发生,大家平时还应特别留意蛋白质的摄入量,适当的增加蛋白质对于预防脑梗塞是十分有利的,大家平时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鱼类、豆制品等,这些食物对于预防脑梗塞都有一定的效果,大家平时可以引以为鉴。什么是亚急性脑梗塞

脑梗塞饮食禁忌

1、在日常饮食方面是要多加注意的,尤其是处于恢复期更是有很好禁忌要注意的,脑梗塞患者日常有哪些饮食禁忌?脑梗塞患者平时要注意少吃动物脂肪或者是动物内脏,就比如肥肉、肥肠等食物都是不适合脑梗塞患者日常食用的,患者一定要尽量避免。

2、平时还应注意不要吃过咸的食物,这类食物摄入以后很容易会引发高血压,进一步会导致脑梗塞复发,因此,家属们在照顾脑梗塞患者的日常饮食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以清淡为主,多给患者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这对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是很有帮助的。什么是亚急性脑梗塞

3、应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切不可吃的过饱,可以让患者少食多餐,这样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另外,家属们还要注意不要给患者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是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对此患者朋友们也要特别注意。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