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喝水和进食不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因此孕妇在检查前可以进食和喝水。
1.2、留尿时最好留取中段尿。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1.3、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1.4、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1.5、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做尿常规检查时,注意收集尿液标本的正确规范,是保证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
1.6、尿标本必须清洁。女性要清洗外阴,勿混进白带。如尿沉渣中有大量多角形上皮细胞,则可能已混进白带,宜留取清洁尿标本重检。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医生收集患者的尿液,通过检验科对尿液的分离检查,测定尿液各种成分的量是否超标,检查时医生小心操作,以免出错。此项检查需要到完善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素质高的专家,确保检查结果科学准确。
尿检报告的一般检查(尿量、颜色、密度、酸碱性、尿沉渣检查)
尿检报告的化学检验(尿蛋白、尿糖、胆红素、乳糜定性、尿酮体、氯化铁试验、尿胆原、含铁血黄素试验、莫氏浓缩试验、隐血试验)
尿检报告的尿显微镜检查(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小圆上皮细胞)
1、尿酸碱度(PH)。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PH参考值:约6.0(波动在4.6-8.0)。
2、尿比重(SG)。
尿比重测量用于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但精确度差,受影响因素多。其测定值仅供参考。参考值:1.015-1.025。
3、尿胆原(URO或UBG)。
尿胆原是由胆红素转化而来,所以血液中的胆红素值升高时,就会出现黄疸,如排出不受阻的话,尿胆原的值也会变高。参考值:弱阳性。
4、隐血(BLO)、尿红细胞(RBC)。
尿隐血即血尿,指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参考值:阴性(-)。
5、尿白细胞(U-WBC)。
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一般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HP)白细胞为1-2个,仍属正常。如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白细胞,则称为镜下脓尿。参考值:<5个。
6、尿蛋白(PRO)。
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参考值:阴性(-)。
7、尿糖(GLU)。
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阴性,或者说尿中应该没有糖。正常参考值:阴性(-)。
怀疑泌尿系统感染的人群。如尿频、尿急、尿痛,伴有小腹坠胀不适感,或伴有腰痛(肾区叩击痛)、发热寒战等,可以进行尿液常规、尿培养加药物敏感性检查等;怀疑患有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人群。
如晨起眼睑、颜面浮肿或双下肢浮肿者,伴或不伴有尿量减少;或小便伴有泡沫者,或发作性肉眼血尿,尿液呈乳糜色怀疑乳糜尿者可以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尿蛋白定量、红细胞位相等;
经超声、影像学检查或临床诊断或怀疑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血管病变人群。可以进行尿液常规、尿液红细胞位相、尿培养等检查;已明确诊断为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结核、肿瘤、肾移植术后正在治疗的人群。
可以通过尿液常规、尿蛋白定量、尿液红细胞位相等检查了解疾病康复情况;突然出现尿量减少、无尿或多尿的人群。
怀疑有肾脏疾病者,可以通过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等了解疾病的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可以通过尿液常规、尿液红细胞位相等了解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