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型心脾积热
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其中口舌疱疹色红,疼痛剧烈,患儿流涎较多,纳差,不能进食,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药物
大黄3克,黄芩6克,黄连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2、普通型湿热交阻
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口舌疱疹色暗红,疼痛不剧,腹胀,纳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红,苔白腻或稍黄腻。
药物
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黄芩6克,黄连2克,干姜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3、重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发热、皮疹,高热,无汗,烦躁,嗜睡,烦躁,易惊,或伴肢体痿软、瘫痪,舌红,苔白腻或黄腻。
药物
大黄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蛎10克,生龙骨10克,干姜3克,桂枝6克,甘草3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4、重症加减方案
热势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体阵挛重,加用薏苡仁、地龙、木瓜,便秘减赤石脂,腹泻减大黄,减生石膏用量,加用升麻、葛根,肢体软瘫,加用鲜地龙、秦艽、威灵仙、丝瓜络湿热条辨方。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医生介绍,手足口病常见的防治误区主要有两个:一是很多家长喜欢夸大化,因为重症手足口病有生命危险,所以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就容易恐慌。其实手足口病并不可怕,90%以上的轻症手足口病可以治愈,只要采用对症治疗,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及微生素,多注意休息,注意病患隔离,一般来讲5-7天就可治愈。
二是滥用药物,手足口病由于会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所以有些家长会先采用自行购买药物处理。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家长若是滥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病情。
提醒家长们,对于已经得了手足口病的患儿首先应该到医院确诊,让医生鉴别手足口病是轻症还是重症的,再进行对症处理。患儿饮食上应该注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最好选择流质食物,多补充维生素。护理方面注意给患儿及时退烧,还要多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肢体阵发性抖动,或者烦躁不安等情况,就要警惕病情恶化,需及时到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