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肝部功能是否受损,可监测肝脏疾病的变化。
B超检查。B超检查是我国普及率最高的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可达百分之八十五,能发现直径2厘米的占位病变。
AFP检查。AFP检查是肝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当对AFP>400μg/L时排除掉妊娠、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就要考虑肝癌的可能。如果通过其他检查如B超、CT等仍然未能发现异常,需要动态监测。
甲胎蛋白(AFP)检查:甲胎蛋白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由胚胎期肝细胞、卵黄囊、胸腺及胃肠道合成。其浓度从妊娠开始逐渐上升,在妊娠2~15周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新生儿出生一周后消失。人一旦患了肝癌,其体内就会重新出现甲胎蛋白,且浓度高于正常人的数十倍至数万倍。AFP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依据,其准确率高达60%~70%。
做其他检查:如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肝脏细针穿刺活检以及各种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肝癌检查手段,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1、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一方面许多损害肝脏的遗传性疾病,如色素沉着病、糖原贮积症等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另一方面,大家认为肝癌的家族性聚集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聚集所造成。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肝癌会遗传。
2.2、肝炎后肝硬化病人
50%以上的肝硬化病人发生癌变,而且多是病情反复、肝脏功能改善不良、经常出现腹水等合并症的患者。
2.3、40岁以上的男性
肝癌的发生率男女比为2:1。另外,还有职业特点。农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有人说,在中国肝癌和胃癌是穷出来的病,经济条件差的人易患“肝癌”,有一定的道理。
3.1、发烧
肝癌所致发热一般在37.5C~38℃左右,偶可达39℃以上,呈不规则热型,多不伴寒战,午后发热较常见,有时也可见弛张型高热,发热可因肿瘤坏死或其代谢产物引起。
3.2、消化道症状
常表现为食欲明显减退: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其中以食欲减退和腹胀最为常见。腹泻也是肝癌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
3.3、右上腹隐痛
肝癌中晚期患者的肝区疼痛一般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疼痛性质则多以持续性隐痛、钝痛或刺痛为主,也有少部分患者的疼痛可出现特殊的表现,肝癌患者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牵涉痛,部分患者的疼痛区域位于中上腹。
3.4、乏力、消瘦
这种症状常出现于肝癌的中晚期。可能是肿瘤代谢产物引起机体生化代谢改变,进食减少,严重时出现恶病质。
1、饮食相关因素
肝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长期进食霉变食物、含亚硝胺食物、微量元素硒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是动物肝癌最强的致癌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粮油食品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高。
2、酒精
俗话说“饮酒伤肝”,饮酒并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但它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能够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有长期酗酒嗜好者容易诱发肝癌。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
3、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高10倍之多。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不断迁移演变的三部曲。
1、注射乙肝疫苗
不仅小孩生下来要注射乙肝疫苗,成年人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得过肝炎的也可以注射乙肝疫苗。
2、不吃发霉的食物
发霉的食物多含有黄曲霉素,这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霉变的食物,如霉变的玉米、花生、瓜子等含有较多黄曲霉毒素,不可食用。
3、良好的生活方式
减少亚硝胺摄入以及戒烟、戒酒。过量饮酒易导致酒精性肝炎,降低免疫功能,损害肝脏的解毒功能。
4、定期检查
假如家族中有人患肝癌或其他类型的肿瘤,那么家族其他成员应该格外注意。除了做到前面所说的防癌对策(预防肝炎、不吃霉变食物等)以外,还应该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