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全称肝癌介入治疗,是采用的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它是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其疗效已得到肯定。
研究者发现,肝癌组织的95%血供来自于肝动脉,丰富的养份提供癌组织,只在肝癌肿块的周边有极少量的门静脉血供。所以,阻断肝动脉向肿癌内的血供,就是切断了癌组织的营养来源,使肝癌“饿”死,同时应用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
介入医学技术真正达到了以最小的创伤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而肿瘤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透视、数字减影下,将导管插入肿瘤血管,向肿瘤内注入化疗药物,同时将肿瘤的血管堵塞。肿瘤介入治疗可用于治疗肺癌、肝癌,也可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肾癌、胃癌、乳癌、胰腺癌、食管癌、胆管肿瘤、盆腔恶性肿瘤、四肢软组织或骨恶性肿瘤等。
对于外科手术不能切除的肿瘤,可以用此方法达到姑息治疗;也可通过灌注抗癌药物后,使肿瘤缩小再行外科手术切除;还可用于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预防复发的动脉内灌注化疗。这种治疗的特点之一是灌注药物浓度高,如肝癌肝动脉灌注比静脉给药的药物浓度要高出100-400倍,高浓度化疗可以起到大量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又能减轻全身不良反应,所以成为抗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二是血管栓塞作用,肿瘤血管堵塞后,肿瘤组织因缺血而变性、坏死。因此介入治疗对于局部肿瘤的疗效比全身化疗要好得多,局部灌注的药物对全身肿瘤也能起治疗作用。
3.1、术后卧床休息12小时以上,在此期间病人的饮食,大小便均应在床上进行,因此介入治疗病人在术前不宜进食过饱,术后可进软食、半流食或流食。
3.2、穿刺部位的肢体(一般为右下肢)12小时不能活动,以防止出血及血栓脱落;
3.3、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下肢变冷、发紫、伤口有无渗血等情况;
3.4、术后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畏寒、发热、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3.5、术后补液及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3~5天。
1、发热:介入术后的发热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吸收或者继发性感染所造成的。体温一般不会很高,多数患者维持在38℃左右,一般可以没有任何的不适反应,也不需要给予特殊的处理,嘱咐患者多饮用热水即可以得到缓解。
2、胃肠道反应:主要是由于抗肿瘤药物所引发的药物性毒副反应,此外还包括栓塞剂栓塞作用以及栓塞剂返流进入到胃和十二指肠的供血动脉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术后立即出现的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反应,迟发性反应包括弥漫性胃炎、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3、腹胀、腹痛:介入治疗术后的腹胀、腹痛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栓塞坏死,周围出现水肿,肝脏的体积增大,牵拉肝脏包膜所引起的。
4、器官功能的损害:栓塞治疗术后对于正常的人体功能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功能酶系可以出现一过性的升高,一般在治疗结束后的1-5天内可以达到高峰,1-3周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或者达到正常。
肝功能严重障碍,如:严重黄疸[胆红素>51μmol/L,ALT>120 U(视肿瘤大小)]、凝血机能减退等。大量腹水或重度肝硬化,肝功能属Child C级;
门静脉高压伴逆向血流以及门脉主干完全阻塞,侧支血管形成少者;
感染,如肝脓肿;
癌肿占全肝70%或70%以上者(若肝功能基本正常,可采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
白细胞<3000;
全身已发生广泛转移者;
全身情况衰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