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治愈,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一经确定应立即治疗。因梅毒螺旋体对青霉素很敏感,用青霉素治疗是惟一的选择,而且青霉素药物毒性低,价廉。但要用足量及疗程,那样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的梅毒。先天性梅毒以皮肤黏膜损害,肝脾肿大,早产,骨骼病变,贫血,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所有怀疑或确诊为先天梅毒的婴儿均应在治疗前做脑脊液检查。如脑脊液RPR阳性或异常(白细胞计数>5/rrrr13或蛋白>500g/L),按神经梅毒治疗。青霉素是治疗梅毒最有效的药物,对无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临床治愈率近100%。要早期、及时、积极的进行治疗。
生后7日内,水剂结晶青霉素G5万U/kg,静脉点滴,每12小时1次,以后每8小时1次,共10日;或出生后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每日肌肉注射1次,共10日。新生儿期以后:水剂结晶青霉素G5万U/kg,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共10~14日。
在抗病毒治疗后第2,4,6,9,12个月需进行血清学检查(RPR)并随访,对RPR滴度不降或升高者应再次给予正规治疗。本病例随访表明先天性梅毒出生后早期诊断,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早期诊断,正规治疗,是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消毒隔离:先天性梅毒传染途径中性接触占95%,主要通过性交时皮肤粘膜破损处传染。早期先天性梅毒最具有传染性,日常生活接触如接触被污染的衣物、食具、浴具、便器等都可传染,还可以通过血液、接吻、哺乳,医源性传染。
将患者安置于隔离病房(独处一室),不能与其他病人接触。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固定使用,治疗使用一次性用具。
患者用过的餐具、衣物等物经0.2%有效氯消毒液浸泡1h后再清洗,煮沸100℃后阳光下晒干。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以及厕所、便器使用后用0.2%有效氯消毒液浸泡1h后再处理。病室地面、桌面用0.1%有效氯消毒液湿拖地2次/天。
病人用过的针头、注射器、输液帖等医疗垃圾要进行焚烧。护士在接触病人衣物、用具后要用肥皂洗手。
心理护理的关键就是消除患者的顾虑,患者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后,很多表现为抑郁、焦虑、怕歧视,怕失去家庭和睦,怕家人冷淡,害怕被指责,被抛弃,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其精神压力极大,对治疗缺乏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一定要尊重患者人格,以诚恳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建立真挚的护患关系。
1、传染源
传染源是现症先天性梅毒患者及隐性先天性梅毒孕妇。先天性梅毒螺旋体可通过完整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早期先天性梅毒皮肤黏膜损害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程的进展传染性越来越小,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受染的情况较少见。
2、传播途径
胎盘途径是先天性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先天性梅毒螺旋体可以在妊娠4个月后由于绒毛膜细胞滋养层的萎缩,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染。近几年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先天性梅毒螺旋体在妊娠早、中、晚期均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3、发病机制
先天性梅毒螺旋体自母体内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后,在胎儿的肝、脾、肾上腺等内脏组织中大量繁殖,释放入血,可引起皮肤、黏膜、骨骼、血液、内脏等病变,严重者可致流产、早产、死产。主要病理改变有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致管腔闭塞,远端局部坏死或干酪样改变,或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使器官结构和功能受损。
1、进行孕前检查。显性梅毒通过病史、体征即可诊断;潜伏期梅毒只有通过化验检查方能确诊。而潜伏期梅毒是导致妊娠梅毒发生的主要原因。
2、在妊娠3个月内进行筛查和驱梅治疗。如孕妇被确诊感染了梅毒,最好是选择流产;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驱梅治疗。
3、检查结果可疑阳性时,应定期随诊复查和进行治疗。如果呈阳性反应,但滴度较低,则需排除假阳性情况(如自身免疫病、结缔组织病、病毒感染、非梅毒螺旋体感染)。
4、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被发现梅毒时,应在及时治疗的同时,判断胎儿是否受到感染。
5、确定治疗方案。为了防止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建议中医治疗。
6、若患者乳房上无梅毒皮损,则可给健康婴儿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