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肠癌会一直便血吗
直肠癌是会出现便血的,但是不同的患者它的病情是不一样的,具体建议咨询医药师,他们会详细的告知大家的。
直肠癌患者在初期出现便血的情况,血量不多,血色为鲜红,附着在粪便的表面。随着癌肿细胞继续的生长,很容易将肠腔进行浸润,从而发生肠腔狭窄的现象,引起便秘、排便困难等。严重的时候,患者还会伴随下腹部不适的感觉,甚至是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的等多种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2、直肠癌早期症状
直肠癌早期症状与痔疮非常相似。很多患者因为忽视了这不疼不痒的便血,没能及时确诊。但实际上这两种病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便血不同。痔疮便血的特点是在排便时出血,血色鲜红,排便完后便血自行停止;直肠癌则是大便带血,很多情况下同时混有黏液或脓液,这种血的颜色比痔疮出血颜色要暗一些。其次,直肠癌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大便变细,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此外,直肠癌常会伴有其他症状。比如腹部不适、腹胀感或持续性隐痛。由于肿瘤消耗,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无力、体重减轻、低烧等全身症状。如果是痔疮,则很少引起这些不适。
一旦出现便血以及大便功能紊乱等可疑症状,不要轻易断定自己是患了痔疮,而应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做一下肛门指诊、直肠镜、结肠镜等必要的检查。
3、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凡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以下五种表现具两项者: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高危人群更应定期检查,警惕肠癌的发生。
1、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
2、遗传因素国内外均有“大肠癌家庭性”的报道,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
3、大肠腺瘤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
4、慢性大肠炎症,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
中医认为大肠癌发病与肠胃虚寒、饮食不节、外邪内侵等有关。
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们患直肠癌的几率:
1、每天吃5种以上的蔬果。长期吃蔬果能将患癌机会减少50%或更高。多吃菠菜、青花菜,能远离大肠癌。
2、适当多喝茶。不管是哪一种茶,都是天然植物,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茶可以达到比维生素E强20倍的抗氧化效果,这是因为氧化所造成的细胞修补压力是造成人体老化与癌症的祸首。
3、限制肉类摄取。通常,食用脂肪含量高的人体重比较高,也不喜欢吃蔬果,患癌症机会比一般人要高。所以美国癌症学会建议人们选择低脂的食物,尤其要限制动物性脂肪。
4、节制酒精。酒精明显增加癌症发生的机会,如果你同时抽烟,则两种危险因子会相互叠加,制造更高的危险,尤其是口腔癌与鼻咽癌,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也会增多。
5、多吃豆类食物。各种豆类食物(如豆浆、豆腐)都含有大量的天然抗癌物质,而且可以预防停经妇女的更年期症状与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