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遗传因素
血管瘤中,除了一部分血管瘤患者有血管瘤家族史以外,血管瘤还主要受血管瘤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因此血管瘤遗传的几率相当小。
1.2、内在因素
雌二醇是人体内的一种雌激素,大部分血管瘤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都会出现过高情况。因此,患血管瘤可能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环境污染,药物刺激及不良因素导致的。
1.3、外伤因素
手术、激光等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管瘤的发生。有血管瘤专家认为,常规放疗可诱发血管瘤,病毒感染也会诱发血管瘤,外伤、出血后血管性反应均可诱发海绵状血管瘤。
1.4、饮食因素
如我们常吃的一些人工养殖的海鲜、肉类食品等,这些食物常含有很高的雌激素,间接进入了人体内会诱发血管瘤;还有一些常吃的营养品,动物源性、植物源性雌激素或雌激素类似物摄入比较多,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对身体不好,可能会引发血管瘤的发生。
2.1、毛细血管瘤
多发生于肛管或肛周皮肤,又称“葡萄酒色斑。”无痛,边界清楚,一般无包膜及管腔。瘤内有大片分化成熟、排列紧密的毛细血管,管壁菲薄,有一层内皮细胞及基底膜,无平滑肌细胞。多发于肛管及肛周皮肤。
2.2、海绵状血管瘤
多见,质软如海绵,压之退色或缩小,血管大壁薄,扁平状,此类分3型:
多发静脉扩张型。由很多分立的、直径不超过1cm的小瘤组成。
单纯息肉型。体积大,突入肠腔,常有溃疡、出血和阻塞直肠症状。
播散扩张型。常在直肠,有的单发,有的多发,大小形状不等,常侵犯20~30cm肠段。幼年时发生症状严重。此类镜下可见壁薄、互相吻合、管腔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血管,多发于黏膜下层。
2.3、蔓状血管瘤
由口径大、壁薄、弯曲的血管构成,其中可为静脉,亦可为动脉,并有动静脉痿存在,局部常有局灶性黏液变。会阴及肛管偶可见到。
3.1、海绵状血管瘤
一般位置比较钱的海绵状血管瘤,症状都比较的明显,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观察,手摸就能够确诊,而位置比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因为症状表现不是很明 显,就可以采用超声检查、X线检查等确诊。
3.2、毛细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通过眼观手摸就能够确诊。而蔓状血管瘤通过症状表现就可以确诊,如果要进行辅助性的检查就要采用彩超,血管造影,CT核磁共振等检查方法对其进行检查。
1、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方法是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
2、冷冻治疗
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20世纪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
3、放射与同位素治疗
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40胶片外贴、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
早发现、早治疗。某些发生在口腔、会阴部的血管瘤,不能避免唾液或小便的刺激,因进食、使用尿布或尿不湿等物品的长期刺激,极容易发生破溃出血,因此,要尽早积极的治疗,去除安全隐患。
减少摩擦。家里有皮肤血管瘤患儿,孩子和家长都要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抓伤。另外要给患儿穿棉质、柔软、浅色的衣物,避免摩擦和硬物刺激,没有破溃的血管瘤患儿可以正常洗澡,只是洗完后忌用毛巾来回擦拭,用干毛巾将水珠蘸干即可。
需要从平时饮食、清洁卫生、护理措施,饮食多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以有效的预防会阴等部位的瘤体破裂;注意保持瘤体部位的清洁,避免长期分泌物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