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血尿
患儿的血尿多为无痛性和间歇性,排尿时可表现为全程血尿,少数为终末血尿。其出血量、血尿时间长短与肿瘤大小、数目及恶性程度有关,但未必为正比关系。血尿可无其他症状伴随且不产生疼痛,极易被忽略,因特别引起家长的重视。
1.2、膀胱刺激症状
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常因膀胱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发生、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及肿瘤并发感染所致。因此,儿童若近期无感染而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家长应带儿童进行全面检查,避免病情延误。
1.3、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内有坏死组织
少数患儿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尿中混有坏死的膀胱组织,呈腐肉状,多因肿瘤阻塞膀胱出口所致,应特别加以重视。
2.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行,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如肝脏等)。经直肠超声显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前列腺较清楚。
2.2、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KUB+IVU)
泌尿系统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本检查可从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评价尿路情况,对于膀胱癌患者主要是了解并发现并存的上尿路肿瘤。但初步诊断时此项检查的必要性目前受到质疑,理由是其获得的重要信息量较少。
2.3、CT检查
传统CT(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价值,可发现较大肿瘤,还可与血块鉴别。尽管螺旋CT分辨率大大提高,但较小肿瘤(如《;5mm)和原位癌仍不易被发现,不能了解输尿管情况,分期准确性不高。
2.4、MRI检查
传统MRI对膀胱癌检查并无明显优越之处。MRI检查可了解扩散至邻近脂肪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以及骨转移情况,甚至可评价除前列腺以外的邻近器官受侵犯情况。
3.1、表浅膀胱癌的治疗
首次确诊的膀胱癌中,70%-80%是表浅肿瘤(Ta、TI或Tis),用保存膀胱的保守治疗可获成功。包括TURBT及膀胱内治疗。常用的膀胱灌注药物有卡介苗(BCG)、噻替派、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等。
3.2、肌层受侵膀胱癌的治疗
肌层受侵膀胱癌的治疗目前分为保存膀胱与不保存膀胱两种方法。泌尿外科莎啪兽谝的方法是手术根治切除膀胱。保存膀胱的治疗方法主要用外照射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3.3、膀胱根治切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肌层受累的膀胱癌,标准治疗仍然是膀胱切除术,70%的肌层受累和局限于膀胱的肿瘤可以行根治术治疗,但术后仅有30%的患者可能得到永久的局部控制。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给予DDP为基础的联合辅助化疗,目的是减少局部复发和远位转移的危险。
1、家族史
膀胱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患膀胱癌的危险性约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年轻膀胱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危险性更高。
2、饮水中的致癌物
饮用经氯消毒并且含有氯化副产物的自来水,可使膀胱癌危险性增加,我国台湾和南美阿根廷的饮用水中的砷污染也与膀胱癌危险性增加有关。
3、药物
大量服用含非那西汀的止痛药可使膀胱癌危险性增加,目前该药已停售。用环磷酰胺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膀胱癌发病的危险性可增高几倍,且肿瘤常为浸润性。
4、尿道疾病
尿道上皮长期受到慢性刺激或人体代谢产物使尿中致癌物水平增高,可使尿路上皮增殖后癌变,例如膀胱鳞癌与埃及血吸虫感染或膀胱结石有关。
1、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膀胱癌远离自己。
2、高度重视血尿膀胱癌病人的密切随访尤其对40岁以上的男性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原则上要采取严格的措施,包括镑胱镜检查等手段进行膀胱肿瘤的筛选。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后,世界上的膀胱癌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4、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有效预防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