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发病年龄以高年龄组为主。35岁以前的构成比很小,3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构成比增高。以60~64岁组最高(17.95%),其次为65~69岁组,70岁以后逐渐降低。
食道癌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
如果长期存在消化系统的不良症状,就很可能会导致食管癌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消化系统的不良症状长期刺激食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引发食道细胞的增殖,在增殖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致癌物质的影响,最后食管发生肿瘤病变。
如果存在慢性食管炎,而且还伴有不典型增生,那么患者的食道内壁粘膜细胞会因为炎症而变得活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癌变。当患有慢性食管炎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家族中有食管癌病史的,其发病率会比较高,这并不是说食管癌具有遗传性,而是食管癌具有家族聚集现象,这与家族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是有很大关系的。
如果长期饮食习惯不好,经常抽烟、酗酒,经常吃腌制、熏制的食物,而且很少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长期如此就很可能会引发食管癌。
本身患有食管炎,或者是存在不明原因的食管或胃内隐血实验显示为阳性的人,他们患食管癌的概率也会比正常人高,要积极预防。
3.1、亚硝胺、亚硝胺类化合物
我们都知道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致癌性非常强的物质,在亚硝胺中大约有十几种是能够引起动物发生食管癌,所以亚硝胺以及亚硝胺化合物是诱发食道癌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食管癌的高发区居民的膳食中就有不同量的亚硝胺物质,一般都是存在于他们日常所吃的酸菜、咸鱼等食物中。
3.2、霉菌
因为很多的食物很容易发生霉变,例如玉米、小麦等,而一旦这些食物发生霉变,其中的多种霉菌也是会对人体产生致癌效果的。专家介绍,粮食发生霉变产生的霉菌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在致癌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所以对于生活中发霉变质的食物,大家不要吃。
3.3、营养
在食道癌形成的常见原因中,营养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想要预防食道癌的发生,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还要在饮食上多加的注意,多摄入蛋白质、水果、蔬菜等物质。
1、吞咽梗噎感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能清楚记忆第一次发生的时间和引起的原因,多因进食不易咀嚼完善的食物引起。第一次出现梗噎后,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隔数日或数月再次出现。
2、胸骨后疼痛
这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诉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说明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疼、针刺样疼或牵拉磨擦样疼痛。疼痛的轻重与食物性质有关:在咽下粗糙、热食或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较重;流质、温食疼痛较轻。咽下食物时疼痛,食后减轻或消失。
3、食道内异物感
患者常诉因某次进食粗糙食物将食道擦伤,或疑为误咽下异物存留于食道内,经常感觉有类如米粒或蔬菜碎片贴附于食道壁,吞咽不下,但不疼痛,与进食无关,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有异物感,异物感的部位多与病变部位一致。
4、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
患者常诉食道口变小、紧缩,食物下行缓慢,并有停留的感觉。该症状只出现在咽下食物时,食后消失,与食物性质无关,饮水也有相同感觉。患者常感觉咽下食物时食道内似有阶梯样,食物缓缓「顿挫」下行。
5、剑突下疼痛
患者多诉为烧灼样刺痛,轻重不等,多在咽下食物时出现,食后减轻或消失,也有的为持续性隐痛,与进食关系不大。
1、改变喜食霉变食物的习惯: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说明食用霉变食物特别是酸菜、霉窝窝头和鱼露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大力宣传这类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现已发现食管癌高发区水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低发区。因此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水源污染十分重要。
3、遗传致病因素的预防:食管癌具有较普遍的家族聚集现象,表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癌易感性确实存在,应加强同代人群的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