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艾滋病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呼吸道艾滋病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消化道艾滋病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神经系统艾滋病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皮肤和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眼部: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和视力进行性下降。常见弓形体和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一般认为,两岁以内患艾滋病的婴儿可能是在妊娠期或分娩时感染的;而两岁以上的艾滋病患儿,则一般不是经母婴感染途径。例如在罗马尼亚,感染艾滋病病毒最多的是孤儿。原因是在罗马尼亚的孤儿院里,往往用同一瓶血浆给几个儿童注射,而且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没有严格消毒就再次使用,结果是,艾滋病夺去了许多罗马尼亚儿童的生命。
在美国,儿童艾滋病患者的种族和性别分布与成人患者明显不同,几乎一半患儿是黑人,白人和拉美人各占25%;约一半患儿是女孩。他们感染的危险因素也与成人不同,约40%患儿的父母一方或双方是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29%的患儿父母之一或双亲是海地人;17%的患儿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也有患儿的父母就是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可以通过检测艾滋病病毒(HIV)的抗体、抗原、核酸或病毒培养来确定。目前最标准的检测方法是做HIV抗体检测,它是诊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的主要指标和标准检测项目,也可以说是艾滋病的诊断金标准。即便出现再多的类似艾滋病症状,只要检测结果是阴性就没问题。
由于HIV感染和艾滋病的诊断必须准确、可靠,故HIV抗体的检测需采用血液检测(血清、血浆)试验。受检者要到相关的医疗机构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先作初筛试验,阳性者再用两种试剂作重复检测,也就是复检,阴性者不做。
若复检一种或两种试剂均为阳性,再将标本送到国家批准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做确认试验。经过以上初筛试验(包括初检和复检)及确认试验,结果HIV抗体阳性者,再结合检测者的流行病学史、高危行为史等才能最终确定诊断。
成年人艾滋病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必然波及儿童。据估计,全世界已有百万儿童感染了艾滋病毒。美国某些城2.5%的新生儿感染了艾滋病毒。
小儿艾滋病与成人艾滋病有诸多不同。严重型艾滋病患儿多在3岁内死亡。较轻型的艾滋病患儿可活到5岁以上。
75%的小儿感染的艾滋病毒来自母亲。29%-40%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母亲会将艾滋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血浆中病毒量高及艾滋病严重的孕妇容易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胎儿受艾滋病毒感染可发生流产或早产。
感染艾滋病毒的患儿出生时就可以有临床症状,而多数是在出生后8个月出现体重和身高发育异常;淋巴结、肝、脾等肿大;智力发育差,痴呆及其他神经精神症状;卡氏肺囊虫肺炎、细菌性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等机会性感染。
妇女怀孕在分娩前3个月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预防效果十分显着。
来自国内外的艾滋病研究专家在探讨儿童艾滋病防治方法时,一致提出:切断母婴垂直传播这条“危险之链”,是遏制艾滋病向儿童传播的有效方法。
据介绍,母婴垂直传播的感染率,约三分之二是在母亲怀孕、分娩过程中被感染,三分之一是在哺乳期被感染。因此,中外专家均认为,及时了解垂直传播的途径、危险因素,可以采取预防性干预以减少垂直传播。
阻断垂直传播的标准,是“药物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三步走。
在分娩时,艾滋病孕妇不仅要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还要避免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助产等,新生儿同时服用药物。分娩后,婴儿要尽量人工喂养;如因故不能人工喂养,要指导产妇正确哺乳,以免婴儿咬破奶头而增加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