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方面:性格孤僻,意志消沉,沉默寡言,动作迟缓,不愿活动,步履变小。
2、思维方面:思维内容贫乏、迟缓;忧郁悲观,焦虑不安;紧张、绝望,觉得活着没意思,因厌世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3、情绪方面:终日愁眉苦脸,情绪低落,悲痛、哀伤、有空虚感,觉得做什么都没兴趣,坐卧不安;人际关系冷淡,失去原来的爱好,脑力和体力下降,能力减低。
4、躯体症状:周身乏力,没精打采,耳鸣目眩,肢麻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便秘、阳痿、性欲减退;胸闷、喉紧、胃痛,自疑患有多种疾病,常呻吟叹气或大喊大叫等。
1、 震惊阶段。表现为拒绝接受现实,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有的老人可能整天哭涕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丧。
2、 情绪波动阶段。表现为对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或要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失去配偶,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老人可能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就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3、孤独感产生阶段。表现为回忆往昔。死者已经不在,存留者常常会不自觉地反复回忆老伴在世的点点滴滴,往往沉浸在过去的有老伴的生活中不能自拔,产生不安全感及孤独无助感。
4、悲观绝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身心被绝望占据。
5、宽慰自我阶段。他们开始自我调节,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看情绪完全恢复正常。
6、重建新模式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走出来,向往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新的生活。
1、转移注意力
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睹物恩人,会不断地强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遗物暂时收起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
2、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离开以后,原来的一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因此,丧偶老人要积极地调整生活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老有所乐,减少对旧生活的眷恋。
3、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
应该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的确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但是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尽快地调整好心态,多保重身体,好好地生活下去。相信这也是老伴儿的心愿。
4、心理转移
当老人丧偶后,情绪极度悲伤时,可以选择大哭一场,也可以向别人倾诉,以便发泄心理上的消极情绪。倘若把忧伤深深地藏在心里,独自一个人冥思苦想,只会强化心理压抑,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5、心理补偿
老人丧偶后,情绪极度悲伤时,可以看看配偶的照片,抚摸配偶所用过的东西,从而会回忆起夫妻以前相处时的美好时光,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心理得到补偿,然而,积极的心理补偿莫过于选择理想的新伴侣,这样可以在生理上和心埋上都得到新的平衡,从而开拓新的生活。
6、心理升华
老人丧偶后为了减轻忧伤,最好把心理活动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样,对于个人和社会也是有利的。
作为子女,我们要知道此时父亲或母亲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关怀,只有我们的关怀才能让他(她)尽早走出痛苦,和我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