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情绪的主人
生理学家观察也表明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对人的衰老起着延缓作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早亡的就是不健康的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了。情绪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愉快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恐惧、沮丧、悲伤、不满、烦恼、嫉妒等,这类属于负情绪或称为消极情绪,可刺激人体的器官,肌肉或内分泌腺,这类不愉快的情绪对健康和长寿非常不利。另一类是愉快的情绪如快乐、舒畅、开朗、恬静、和悦、好感、豪爽等。这类属于正情绪或积极情绪,给人体以适度的良性心理按摩,这类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健康和长寿。不愉快的情绪可引起人体许多生理变化,学会控制情绪对于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
首先,和忧郁诀别:悲痛时设法恢复平静情绪,可到公园散心、听音乐、看电影或投身于工作之中,以冲淡不快情绪和悲伤心情。
其次,清除情绪垃圾:把不快情绪向可信的亲友诉说,也可以自己向自己倾诉,不要让不愉快的情绪淤积在心理,要学会清除情绪的垃圾,减少心头压抑。
另外,万事当前,静为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分析,保持冷静,决不要怒气冲天,大怒、大悲。
2、把快乐掌控在自己手中
老年人要培养“六乐”精神: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与众同乐”、“劳动中乐”。总之,要培养和寻找“愉快”的精神。前苏联着名医学博士茨曼诺夫斯基在通乐观的品质:善良、爽朗、幽默感、气量大、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老年人要保持思想开阔、情绪稳定、乐观温存、无忧无虑,这些就具备了通向长寿的条件。
3、勇当银发顽童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见到不少充满活力的老顽童,他们虽已进入老年,银须白发,却童心未泯。他们诙谐幽默,乐观自在、嘻戏玩耍和青年及幼儿打闹逗趣,广交朋友,悠哉乐哉,参予各项社会活动,保持青春活力,真是令年轻人都羡慕不已。欢乐的“老顽童”遍布国内外,他们是老年人中的皎皎者,享受着黄金般的年华。把思想从沉默等待、孤独乏味中解放出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的兴趣,积极地去寻找快乐的幸福,勇敢地到社会中去,到朋友中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生活,使自己青春永葆。
4、放弃孤独这一专利
人们总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是孤独的,年轻人这么认为,有的老年人也这么认为,这样孤独便成了老年生活的专利。当然如果退休的老人不参加任何工作,加上性格比较内向,把自己与外界人为地分开,孤独自然会不招而至。另一种情况是:有的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后,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不再和老人们一起住。老人空守家中,难免会感到孤独。有的老年人因老伴辞世,更感到忧郁苦闷,精神孤独。这在老人的世界不是罕见的事,因此老年人要设法跳出孤独圈,不再把孤独当成自己的专利。
跳出孤独圈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年人要积极的适应新的变化,自信有能力建立新的生活。要多与外界接触、联系、参加适合老年人的聚会,到公园里打拳、下棋、交同龄的退休朋友,多与人交流,自我丰富日常生活,这样就会慢慢跳出孤独的圈子,不再是孤独的专利所有者。
5、自修快乐宝典
老年人要客观地对待和了解事物发展规律,不能将期望超过现实,而要面对现实、迎接现实、研究现实、采取主动的行动去适应新的变化。
知足常乐:老年人在人生长河中已走过很长的一条人生道路,故考虑问题时要豁达,不能要求太高,因为超越客观的种种目的,以及与各方面相攀比的计较心态,或者明知达不到的愿望而硬要满足,这些都将使自己失望,苦恼以及失去生活信心。
自得其乐:自己去寻找乐趣,追求自我快乐是一种十分有益健康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如艺术欣赏、听音乐、跳舞、书法、旅游、写作。参加各种业余活动不仅可以消除孤独感,而且可以提高情趣、活跃思想、养性颐情、锻炼身体、增长知识,使自己浸入乐而忘忧之中。
6、笑让时光倒流
笑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能力,一个人的发笑能力和医生检查的所有其他项目同样能正确显示出他的健康状况。首先,要有寻找笑的主观意愿。其次,老年人每天要记住去寻找笑的机会。每天笑12~15分钟。如阅读有趣味的书、漫画、看喜剧演员演的电影等。另外,在困难及紧要时刻去追求笑:当生活中发生意外不幸事件或处在病魔缠身的恶劣心情和悲痛中时,依然笑容灿烂,一旦你运用了笑,那么不管你将遭遇到何种痛苦的处境,你都能够经受得住并生存下去。
7、海纳百川之胸怀
由于长期的社会变迁,生活磨练,复杂的家庭关系,不好的健康状况等,可以导致老年人的一些性格变化。特别是在缺乏关心,得不到尊重、失去劳动的能力,或无事可做,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时,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情,导致性格变异。
所以老年人本身要加强性格修养,要培养心胸宽阔的境地,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要有涵养,尽量体谅别人,不要苛求别人,尊重别人而不斤斤斤计较,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宽量大,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环境之中。
1、黄昏心理
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
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3、无价值感
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4、不安全心理
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5、老年性精神障碍
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
6、老年性精神病
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1、接受新鲜事物较少,大脑缺少应有的刺激,因而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敏感力和反应力明显减退,脑细胞缺乏活力,大脑退化速度加快,思维能力下降,逐渐形成记忆力锐减及老年痴呆等一系列症状;
2、老年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多种关系欠融洽,甚至处于脱节和紧张状态,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在实际生活中“不受欢迎的人”;
3、老年人因其虚荣心和自尊心的驱使,很自然地与社会疏远了,离群索居,难免产生一种寂寞感、孤独感和失落感;
4、与家庭不和,与老伴分离,与后辈形成“代沟”,因而关系紧张,感情淡薄,得不到家庭成员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5、由于病态心理障碍,往往把家庭中发生的微小事情看得过重,长期挂在心头,得不到及时排遣消除,内心郁闷烦躁,缺少生活乐趣,这些因素都是精神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以及多种癌症的发病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