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子女们平时应该多陪伴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让老年人独守空巢。
鼓励老年人发展自己的兴趣,把梦想变成现实。为培养兴趣,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例如爬山,或是从事一些志愿者活动,或是学术研究,这些都可以填补因不上班所造成的精神空虚。在退休之前,就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真正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就不会因没事情做而闲着无聊。
随着年龄增长,不幸总会不期而至。短时间看,不去触及这些伤心事,好像能保护情绪。可长期看来,就无异于把悲伤“慢性化”。一旦遇到熟悉的事,就容易触景生情,引起自责、内疚等情绪,接着还可能诱发自我怀疑和否定。尤其对老人来说,回避坏消息,或把悲伤装在心里,就难以找到情感出口,更无法开始新的生活。
因此,遇到伤心事后,首先,老人不能封闭自己、孤立离群,最好能确保和子女、亲朋住在一起。同时,要适当和别人谈论这件事。把“不幸”说出来,等于是在不断提醒自己,这事已经发生、过去了,现在的“我”是安全的。
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照常和老伙伴一起打太极拳,逐渐消除紧张和焦虑。最后,父母遇到难事,晚辈不要劝他忍着、别哭。痛哭也是一剂良药,只有把伤心充分地表达出来,才能腾出空间容纳快乐。儿女还可以邀请父母一起购物、照料孩子等,帮老人转移注意力。必要时,也可以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1、自我暗示、激励。就是给自己提出任务,自己做自己的司令官,坚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个人的感情。爱发怒的人也不妨搞个座右铭。如:“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仁爱产生仁爱”,“野蛮产生野蛮”,“发怒是没文化教养的”,“发怒是无能的软弱的表现”等等,通过这样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命令,便可以组织自身的心理活动获得战胜怒气的精神力量。
2、宣泄法。摔打一些无关紧要的物品能够有效地宣泄或是对空大喊缓解一下自己的冲动。最好是跑到楼下,再爬上楼,每步登两个台阶,跑步上楼更好。还可以与别人聊聊。
3、自我按摩。怒气会使你的颈部和肩部内的肌肉紧张引起头痛,自我按摩头部或太阳穴十秒钟左右,有助于减少怒气,缓解肌肉紧张。
4、喝一杯热茶或热咖啡。方法虽很多,但环境不同,不一定全都适用,但是认识发怒的危害,避开“触媒”和自我暗示激励是最重要的。
1、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如养鱼、下棋、种花等喜好。
2、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3、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4、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5、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6、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7、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
8、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以上就是心理健康老人的标准,多陪陪老人,他们害怕孤单害怕寂寞,这也可以让你的心情也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