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是说不交新朋友,也不是说少交新朋友。而是说交新朋友要小心谨慎。因为两个陌生的老人,在短时间里真正做到相互了解不太容易,除了对方人品、性格、爱好外,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都不是轻易可以了解清楚的。当然这些人作为一般的朋友没有什么问题,比如一起晨练、聊天,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但想成为莫逆、知己,恐怕有些难度。慎交新朋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交友不要发展速度过快。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和时间,像当年认识老朋友那样,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甚至一起生活,新朋友之间不可能细细品味,相知深深。
原本两个陌生的人,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彼此有了交集,有了接触、了解的机会,从而成为朋友,这个是需要过程的。刚开始不认识的人,都是通过交流,从天气、兴趣爱好、来自哪里、工作、性格等等,其实这些过程,都是一个试探的过程。在这试探的过程中,人们渴望找到有共同点,有共同兴趣爱好、追求的人成为朋友。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彼此性格、价值观、作风等等不一样的话,以后就会减少交流的。当你经过了解之后,觉得对方是一个值得结交的朋友,就要已成相待。但是在生活中,也有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如经济独立。
交些年轻的朋友,会受到年轻人的感染,可以使我们的老年生活更加充满活力,不会过早地被社会“淘汰”,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我的研究生们就是我最好的“忘年交”,和他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虽然很难跟上他们的生活节奏,但在他们的“诱导”下,也都不落伍地掌握了上网、微博、微信等现代的信息手段,跟上了时代的节拍。当然“忘年交”也有个“慎交”的问题,社会的复杂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天真”的我们往往难以应对。
缺少朋友或长期人际交往不良的人,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往往过高,这种长期的紧张状态会损害健康。这也解释了为何孤独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且更容易受到感染。但如果有朋友相伴,体内皮质醇减少,人就相对不易生病。
与社交频繁的老人相比,社交少的老人记忆力下降的速度快两倍。社交能改善与年龄有关的记忆减退,可以充分开发大脑潜力。交朋友能让人变得更聪明,因为交友需要跟陌生人打交道,等于对认知能力进行锻炼。比如,我们要从大脑“数据库”中抽取体育、娱乐、生活、时尚等不同人感兴趣的话题,大脑皮层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你怎么穿得像个村妇”“看你,总是把事情搞砸。”当你想征求别人的意见时,朋友嘴里蹦出来的这些回答会让你觉得很失败,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在人前批评你。这种朋友看起来总显得比你老练,看似你的参谋,实则是想在众人面前贬损你。他们嫉妒心很强,于是经常话中有话地冷嘲热讽,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当一大群朋友聚会时,总有那么几个人,话匣子一打开便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让其他人没有插嘴的份儿。这种“话痨”朋友,情绪一般比较焦虑,心理学上叫做“躁动”。躁动常常使他习惯性地侵占他人的时间,掠夺别人的感受。但也有些人,是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故意抢朋友风头。
你劳累了一天,已经钻进了被窝,“朋友”一通电话打来,硬要你陪他玩通宵;你稍加迟疑,那边便用“是不是朋友”来责问你。这种朋友很自私,心理上总觉得别人得到的多,自己得到的少,感到不平衡,因此通过任意摆布别人来满足自己不平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