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1.2、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1.3、定时测量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
2.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2.2、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3、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3.1、饮食要清淡、温性和易消化的。因为手足口病患者由于口腔疱疹破溃疼痛而无法进食,所以这时需要进食比较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以免刺激疱疹,增加疼痛。比如是清水煮面条、稀饭、粥、米汤、豆浆和牛奶等都不错,可以维持基本营养,也较容易吸收。而高蛋白质食物、油腻食物、水果、面包等就比较干燥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在患病初期避免进食。
3.2、一些腥发类的食物要禁食,因为会加重病情,如鱼类、虾、蟹等。
3.3、手足口病常见食疗方。荷叶粥很多手足口病患者喜欢的,用鲜荷叶2张,白米50克熬成粥即可,绿豆粥、胡萝卜粥等具有同样的疗效,或是用荷叶5克,金银花10克、加水煎煮用以漱口,对于病情的辅助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1、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1、因为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就地隔离避免接触。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以免传染其它儿童。
3、把住病从口入关。防止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彻底处理好宝宝的粪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净消毒再用,宝宝的奶瓶、食具也要经常消毒,不让宝宝随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饮料。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清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
5、强化环境卫生。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最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来指导处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绝不允许污染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