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血是不能确认为手足口病的,因为只有通过病源检测才能真正确定是否是手足口病,验血只能根据白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情况初步的筛选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但这种筛选不是准确的。
C反应蛋白超标说明有细菌感染,此项指标是感染急性期的一个标志。淋巴细胞百分比说明病毒感染,与手足口病相符合。总之,所有的化验都是辅助的,要根据临床综合分析。
血常规: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度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X线胸片:可以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络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主,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炎损害为主。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心电图:没有特异性改版,可以看到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病原学检测:
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核酸,并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
核酸检测:自病人血清、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核酸,并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
血清学检测: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
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1、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3、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4、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5、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6、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7、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定期消毒。 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家里可以备抗菌消毒的空气净化剂。 如:百世开利确感灵抗菌消毒喷剂,经常喷喷,可以起到很大程度的预防手足口病,因为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染,确感灵可将存在空气中的EVT1病毒杀灭,达到预防手足口病。
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宝宝的营养,增强抵抗力。督促宝宝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家长还应将宝宝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家长还要注意宝宝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食用母乳的宝宝也会得小儿手足病,因此哺乳的母亲喂奶前要清洗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