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皮疹与发热的关系
患有手足口疾病之后不一定都会发烧,但是大多数的手足口患者都会有发烧的症状,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病发情况发现的比较早,所以做到了及时的治疗而没有使疾病加重发展下去,只是在手部或者是脚部等其他部位出现了一些小疱疹,及时治疗之后这些症状就慢慢的消退并且得到了恢复。
患有手足口疾病之后,一般情况下是以发烧为主的,患者的体温会在三十八度维持着,有的时候会有低热或者是反复发烧的情况,当发烧之后要做退烧的处理,如服用退烧药或者是物理降温等,一般情况下服用药物治疗维持三天就会退烧了,如果不退烧或者是体温总是反复发作的话,就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了,如果体温在三十八度以上并且服用退烧药不退烧的话,超过四个小时就要去医院治疗了。当体温控制下来之后,家长对患儿也要时刻关注着,不可掉以轻心。
2、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2.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2、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2.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
3、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症状表现
3.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1、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主要以一些水质食物为宜,如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人体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温和,味道要适宜。用吸管吸食,可以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从而减少疼痛。
2、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主要以泥糊状食物为宜。如:牛奶香蕉糊。牛奶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而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和维生素,帮助润肠通便。
3、恢复期。饮食要少食多餐,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不能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
1、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2、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吃生水。
3、勤洗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4、常通风: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
5、晒太阳:肠道病毒71型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另外,家居物品如衣被等也要勤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