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臣(1945—),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倡导“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祛邪并施”,主张“肺肾同治”,重视藤类药、虫类药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肺结节指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伴或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绝大多数肺结节为良性,但部分存在恶性的可能,若恶性肺结节治疗不及时,结节可能会逐渐增大,甚至出现转移。
根据临床经验,王书臣教授将有恶性可能的肺结节称为高风险肺结节,认为此类肺结节常感邪而不即发,与伏邪致病特点相符,且伏邪蛰藏多因正气亏虚,病久可致心神失养。临床中治疗肺结节常结合患者症状,多法并用,重视清伏邪、扶正养心。
伏邪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贼风》云:“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亦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说明伏邪藏伏体内,感而不即发。肺结节患者在临床中常无明显病灶相关症状,但部分患者肺部CT表现为结节直径面积增大,出现磨玻璃影、密度增高、毛刺征等,提示结节可能有恶性倾向。王书臣教授认为,此类肺结节多因伏邪潜藏于体内,感而不即发,正气亏虚则导致伏邪入络,聚而成结。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提示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肺主治节,朝百脉,肺络畅通,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进而周流全身发挥濡养脏腑的功能。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均可导致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失常,致瘀血、痰浊内生,壅塞于络脉,藏为伏邪,正气亏虚则侵入肺络,而肺络具有狭小迂曲、网格分布的特点,使伏邪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终致肺结节形成。《类经图翼》言:“肺叶白莹,谓之华盖……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指出肺为清虚之体,肺叶娇嫩,易受邪侵。王书臣教授根据肺脏的生理特点,认为伏邪入络易损伤肺脏,阻滞肺络,进一步加重气滞、血瘀、痰浊,从而促使肺结节进展而出现恶变可能。
伏邪入络与机体正气亏虚密切相关,正气内守,则邪伏而不病。若伏邪藏伏日久,耗损正气,肺脏络脉亏虚,则伏邪伺机内袭,正如刘吉人《伏邪新书》所云:“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此外,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减退,气化无力,水液代谢失常而成痰浊,血行不畅而化为瘀血,又可阻滞肺络,加重肺结节。情志因素亦是加重肺结节的重要因素,患者因心理负担大而易出现情志问题,致肝失疏泄,日久可损伤心脾,致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临床表现为烦躁易怒、情志抑郁、胸闷、胁肋胀痛、腹胀痞满、便溏等症状。
综上所述,肺结节的关键病机是正气亏虚、伏邪入络。临床中肺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毛刺征、分叶状等特征的患者,即使其未表现出明显不适症状,且未进行病理检查确定肺结节性质,但此时伏邪入络,结节已成,有恶变的风险,宜及早清伏邪、扶正气。
根据肺结节病因病机,以清伏邪、扶正气为主要治法。临证善于多法并用,常采用疏肝行气、破血化瘀、清肺祛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法清伏邪以散结,并配合健脾补肺、养心开窍法扶助正气,以达祛邪扶正、消散结节之目的。
肺络伏邪多为气、血、痰壅滞而成,临证时需根据患者的症状,针对气滞、血瘀、痰浊之偏重,运用不同治法清伏邪。
若患者症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脉弦,辨为肝气郁滞证,常选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行气散结,可加延胡索、郁金行气止痛;若患者伴见面赤、口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失眠、舌红、脉数等气郁化火表现,常加灯芯草清热安神,龙胆清泻肝胆火热。
对于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之血瘀证,常用三棱、莪术、水蛭破血化瘀;女性患者若出现经血紫暗、夹有血块,宜选用王不留行、路路通活血通经,使邪有出路,结节消散。
若痰浊内阻,症见咯吐白痰、胸闷不舒、腹胀、舌边齿痕、苔腻、脉滑,可选用二陈汤以祛痰散结,并加海浮石、白芥子增强清肺化痰之力;心胸烦闷、咯吐黄黏痰者,可用浙贝母、瓜蒌润肺化痰、清热散结;干咳少痰、舌红少津者,为热邪伤津,加沙参、麦冬、蜜紫菀润肺生津,使痰出结散。
此外,亦喜用牡蛎、昆布、海藻等咸味药软坚散结。伏邪胶结难解,蕴久化热,郁久成毒,若患者伴有舌红有点刺、苔黄、脉滑数等症状,为热毒蕴结之征,常用石上柏、石见穿、鬼箭羽、半枝莲、山慈菇、半边莲等以清热解毒散结。
伏邪入络,不易清除,宜搜剔治之。王书臣教授尤善用藤类药、虫类药入肺络搜剔伏邪。肺络狭小迂曲,而藤类药弯曲缠绕,纵横交错,无所不至,有通经通络之效,可深入肺络以搜剔伏邪,正如《本草汇言》所云:“凡藤蔓之属,皆可以通经入络”。临床常取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通络之用,引他药入肺络以清伏邪。
临证上述三味药运用稍有不同,青风藤入脾经,兼有利水之效,常用于痰浊偏盛者;海风藤入肝经,有疏利气机之效,常用于肝气郁滞者;络石藤入心、肝经,有凉血消肿之效,可用于热毒蕴结者。
虫类药功善走窜,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常选用九香虫、鼠妇、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等虫类药搜剔肺络伏邪。九香虫擅入胸膈,可行气化瘀,直达肺络而搜剔伏邪,《本草便读》载其“理胸膈之凝滞,气血双宣”;鼠妇功善破血逐瘀、利水解毒,《长沙药解》载其“善通经脉,能化癥瘕”,二者常相须为用,共入肺络,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祛伏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九香虫、鼠妇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僵蚕、全蝎、蜈蚣、地龙均可入络搜剔,僵蚕、全蝎善祛风痰,常用于咽痒、咳嗽者;蜈蚣破血逐瘀力强,用于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者;地龙咸寒,兼有平喘利尿之功,用于症见喘息、难以平卧、小便不利者。
肺结节患者正气亏虚多责之肺脾两脏,治宜健脾补肺,针对临床中有易感冒、自汗、右寸脉弱等表现的患者,常用玉屏风散。《本草经集注》载黄芪“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生黄芪益气补虚效佳,与白术、防风配伍可补肺气、顾护卫气。主张重用生黄芪健脾补肺,用量可至60 g,若患者脾虚较重,症见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胖、右脉无力,加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对于基础疾病较多、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可加入酒黄精、女贞子培本固元。《本草经集注》载黄精“主补中益气……安五脏,久服轻身”,《神农本草经》载女贞子“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多糖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女贞子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可增强免疫力低下模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肺结节迁延日久,可致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治宜养心开窍。若患者伴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乏力、纳差、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等心脾两虚症状,可用归脾汤养心安神;心悸怔忡较重者,常加用磁石、牡蛎以镇静安神。此外,临证常用开窍法,以石菖蒲、远志养心开窍,配合诸药以消除结节。
患者,男,70岁,2021年9月16日初诊。主诉:发现肺结节5个月,咳嗽2周。近2周患者出现咳嗽、有痰,伴咽痒、咽痛。患者5个月前行黑色素瘤切除术时进行入院常规肺部CT检查,结果示:左肺中叶可见磨玻璃影,周围伴有毛刺,直径约8~10 mm,诊断为“肺结节”,胸外科建议半年后复查肺部CT。刻下症见:咳嗽,时有白黏痰、咯吐难出,咽痒、咽痛,口干,纳差,眠可,二便调。舌体胖大,舌质红、苔白腻,舌尖点刺,舌下脉络迂曲,左脉沉弦、右脉弦而无力。患者近2周内未到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西医诊断:肺结节;中医诊断:肺积(痰瘀互结、伏邪阻络);治以祛痰化瘀、解毒散结;处方:黄芪60 g,法半夏15 g,陈皮15 g,半枝莲20 g,山慈菇15 g,桃仁15 g,地龙20 g,九香虫20 g,鼠妇20 g,僵蚕30 g,炒神曲30 g,莪术20 g,麦冬20 g,夏枯草20 g,连翘20 g,威灵仙30 g,葶苈子30 g,青风藤30 g,络石藤30 g,金银花20 g(后下)。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2021年9月30日二诊:咳嗽较前减轻,现偶有咳嗽,口干减轻,咽痒、咽痛好转,近日咯吐黄黏痰,仍纳差,舌脉同前。处方以初诊方去麦冬、连翘,加桑白皮30 g、川牛膝20 g、地骨皮20 g,14剂,煎服法同前。
2021年10月14日三诊:仍偶有咳嗽、咯吐白黏痰,时有腹痛,无口干,纳食好转,舌体胖大,舌质偏红、苔薄腻,舌下脉络迂曲,左脉沉弦、右脉弦。处方以二诊方去桑白皮、川牛膝、地骨皮,加穿山龙30 g、木瓜20 g、路路通10 g,14剂,煎服法同前。
2021年10月28日四诊:咳嗽、腹痛消失,偶有少量白黏痰,纳眠可,二便调。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腻,舌下脉络迂曲较前好转,脉弦。处方以三诊方加石菖蒲20 g,14剂,煎服法同前。
此后患者每半月至门诊复诊,用药思路仍以清伏邪,扶正气为主。服药至2022年4月19日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2022年4月20日复查肺部CT示左肺中叶结节已缩小至5 mm,周围未见毛刺。
本例患者初诊时肺部CT示左肺中叶结节直径>8 mm,且结节边缘周围伴有毛刺,考虑肺结节有恶性的可能。患者咳嗽、咯白黏痰、舌体胖大、苔白腻,为痰浊壅滞之象;舌下脉络迂曲,为瘀血内阻之征;舌质红、舌尖点刺,考虑伏邪已有化热、化毒之象;纳差、右脉无力,可见脾土已虚。
综合患者症状,辨为痰瘀互结、伏邪阻络证,治以祛痰化瘀、解毒散结,清伏邪并兼顾运脾。方予法半夏、陈皮取二陈汤之意以祛痰散结;桃仁、莪术以活血化瘀;青风藤、络石藤配伍鼠妇、九香虫既可搜剔伏邪,活血化瘀通络,又可引他药入肺络增强清伏邪之力;僵蚕、地龙配伍可祛风解痉,缓解咽痒症状;重用黄芪以健脾补肺,并配伍炒神曲健运脾胃;麦冬清养肺阴,葶苈子利水祛痰,共促痰液排出;半枝莲、山慈菇、夏枯草、威灵仙清热解毒散结;连翘、金银花清热利咽止痛。
二诊时患者口干减轻,咽痒、咽痛好转,故去养阴生津之麦冬、清热利咽之连翘,仍有咳嗽、咯吐黄黏痰、舌质红,故加桑白皮、地骨皮增强清泻肺热之力,加川牛膝引肺热、瘀血下行。
三诊时患者已无黄黏痰、舌质红较前稍好转,但咳嗽仍未好转、时有腹痛,故去桑白皮、地骨皮、川牛膝,加穿山龙增强熄风解痉之力,路路通增强逐瘀通络之力,木瓜缓急止痛。四诊时咳嗽、腹痛消失,处方在三诊方基础上加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祛痰以巩固疗效。
本案采用清伏邪、扶正气之法,强调祛瘀化痰、解毒散结,配伍藤类、虫类药共祛伏邪,并运用健脾补肺之品以扶助正气,有效抑制了肺结节进一步增大。
梁艳霞,代昭欣,樊茂蓉,王冰,李广森,赵晓利.王书臣运用伏邪理论辨治肺结节经验.中医杂志,2022,63(15):141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