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今年9岁,身高137cm,体重40kg。前段时间,婷婷的妈妈发现婷婷居然来“大姨妈”了,她赶紧带婷婷上医院检查,结果吓了一跳:婷婷被诊断为儿童性早熟。
检查的时候,医生发现婷婷的胸部发育已经很明显,完全不像9岁的孩子,再查骨龄,已经12周岁。
这意味着,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成年后婷婷的身高可能不足150cm。
婷婷妈妈后悔不已,去年她帮婷婷洗澡的时候就发现婷婷的胸部发育异常,她以为是现在的孩子营养好、发育快,所以就没在意,没想到却是性早熟的征兆。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段,生长发育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来说,出生后第一年是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生长速度逐渐变慢并保持稳定,到了青春期生长速度又会再次加快,到达第二个生长高峰。
医学上,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的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发育、睾丸增大、变声以及长出阴毛、腋毛等。
如果孩子跳出正常的生长路径,出现异常的症状,就要警惕了。
不过你知道吗?性早熟也分真假!性早熟可以分为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以及不完全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也称中枢性性早熟,约占性早熟的80%,常见于女童。具备完整的正常青春期的发育过程,主要表现为年龄提前,出现与年龄不符的身高增长、骨龄超前等。
假性性早熟,也称外周性性早熟,原因与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有关。与真性性早熟不一样的是,假性性早熟仅具有第二性征,不具备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
不完全性性早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提前发育、阴毛提前长出等,没有其他症状,部分会发展为真性性早熟。
2018年1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约为0.43%,约有53万名患儿。
对于儿童来说,性早熟并不是什么好事。一方面,身体过早发育,虽然身高暂时比同龄人超出一截,但是会很快会停止生长,成年后身材矮小。
另一方面,第二性征的出现,会让孩子在同龄人中显得格格不入,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不利于健康成长。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儿童性早熟呢?不少人觉得罪魁祸首是豆浆、炸鸡,是这样吗?
①豆类及其制品
豆类及其豆制品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被认为是雌激素,与性早熟风险增加有关。
实际上,此雌激素非彼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雌激素,在人体内仅发挥类雌激素和调控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
研究发现,无论是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还是对男性的性激素水平,大豆异黄酮都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②蜂蜜、蜂王浆
先说说蜂蜜,蜂蜜含有超过80%的糖,此外就是水、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
在检测中,并没有发现蜂蜜含有动物性激素。虽然与蜂蜜有关的花粉中含有不少植物激素成分,但也不等同于动物激素,不会对人体产生激素作用。
蜂王浆是蜜蜂供给蜂王和3日龄内幼虫食用的物质,但其中起催熟作用的也不是性激素,而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而蜂王浆所含的活性蛋白质会被人体消化掉,最终失去活性。此外,尽管蜂王浆确实含有少量性激素,但是含量很低,不足以对人体产生影响。
③鸡肉
鸡肉属于动物源食物,确实含有微量内源性激素,但是在烹饪的过程中激素会被破坏,人体吸收进去的已经变得很少。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表明鸡肉与性早熟有关系。
既然与豆类及其豆制品、蜂蜜、鸡肉等食物无关,那么性早熟的背后推手究竟是谁呢?
①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促进或延迟作用,常见的有农药残留超标,比如有机氯;以及工业上塑料制品、食品包装材料使用的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增塑剂。
② 遗传
遗传与儿童性早熟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会促使性早熟的发生。
③ 疾病
下丘脑、垂体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常引发中枢性性早熟。遗传性卵巢功能异常、卵巢良性占位病变可能增加女孩性早熟的风险,肾上腺皮质肿瘤、睾丸肿瘤、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可能增加男孩早熟的风险。
④ 肥胖
多项研究发现,儿童肥胖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其中女孩的风险高于男孩。经常食用高热量食物,则会增加肥胖的几率。
性早熟的病因非常复杂,家长如果担心孩子性早熟,可以把重点放在预防肥胖上,并均衡饮食,养成锻炼的习惯。
判断是否是性早熟,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家长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判断,应该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性激素水平、骨龄、超声等检查,才能下定论。
一旦确诊,建议定期进行检查。目前,治疗性早熟的主要方法是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达到减少性激素分泌,延缓骨骼成熟,改善身高的目的。
作为家长,时刻关注儿童的身体、心理变化,出现异常请寻求医生的帮助。生活中,帮助孩子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少使用塑料制品,不使用成人化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