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育儿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看懂2岁内宝宝的“特殊”需求,才是好爸妈!
2022-12-18阅读:6538 DrG科学育儿 收藏
最近有小仙女留言说,自家原本乖巧可爱的宝宝越长大越不乖,有时候还动不动发脾气,推人打人什么的更是常事,俨然一幅小恶魔的模样……

宝宝到底怎么了?到底是越长大越不乖/可爱?亦或是宝宝一直都没变,只是在发育而已?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两岁前的孩子都会出现哪些常见、合理却不被家长理解的行为?


爱撕纸、撕书

一般情况,宝宝在6月龄以后开始喜欢撕纸、撕书,每次看到纸比看到玩具都亲,一定要撕碎它才罢休。

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平时的乖宝宝为啥就如此热衷破坏呢?难道是有什么问题?缺啥营养了?……

其实,撕纸是宝宝在学习,就像学爬、学步一样自然的事。

撕纸的过程是宝宝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既定情况,以此来满足自己好奇心,实现自己“价值”的过程。

撕纸不仅满足了宝宝的新奇感,锻炼了手部动作,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宝宝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纸的形状有了变化,听到撕纸发出的声音,心情也会更加愉悦。

撕纸虽好,但有些事项家长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

不要让宝宝撕报纸或餐巾纸,报纸上面的残留物很多比较不卫生;餐巾纸太软很容易被宝宝误吞,引起意外。

还有一些纸边角比较锋利,宝宝皮肤娇嫩一不小心可能划伤自己,家长在宝宝撕纸时应在旁边照看、协助。

另外,一些重要资料、有用的书本、纸币等一定要放好,不要被宝宝不小心撕了哦~

叨叨Tips:

撕纸虽然很有趣,但给宝宝买回来阅读的绘本不小心被宝宝撕了会很可惜哦~对于喜欢撕书、撕纸的小宝宝,家长可以为孩子购买撕不烂的布书。

考虑到大多数婴幼儿布书产品都色彩鲜艳,而且经常被宝宝放在口中啃咬,所以婴幼儿布书的标准相较于普通玩具应更加严格,家长在选择的时候更要注意品牌和质量。




玩弄生殖器

性心理和性行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触摸生殖器的行为。

在他们眼里触摸生殖器和触摸眼睛、鼻子、耳朵一样自然,只是触摸生殖器时感觉很好,产生的快感比触摸别的位置明显强烈,所以更喜欢触摸、玩弄生殖器。

一般,孩子开始抚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在1岁左右,孩子玩弄生殖器不会带来疼痛和器质性的损伤,更与道德无关,也不是出于性的目的。

学龄前的孩子抚摸、玩弄生殖器,是好奇心的表现,很正常的现象。

家长不必有精神压力,但可以进行引导。

如家长看到孩子在玩弄生殖器,不要说破,而是转移孩子注意力,将孩子的注意力投身到其他地方。

紧身衣裤可能会刺激到会阴或阴茎,从而诱发孩子玩弄生殖器的行为,所以家长不要给孩子穿紧身的衣裤。

孩子的私处护理很重要,无论男孩和女孩子在睡觉前都要清洗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而且还要保证被褥、内裤的卫生清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一般抚摸生殖器多发生在孩子独处的时候,所以除了正常活动和学习时间外,还要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户外运动,广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叨叨Tips:

还有一些病理原因可能会导致孩子玩弄生殖器,如外阴炎、尿道炎等。

所以当孩子玩弄生殖器时,要检查是否有红肿、皮肤溃破的情况。

而且,家长也不要逗弄孩子的生殖器,防止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玩弄自己的“小鸡鸡”。

或者让孩子误以为被别人玩弄生殖器是正常的行为、好玩的游戏,在面对可怕的性侵时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甚至不知道性侵是不对的!


爱扔东西

5、6个月大的宝宝对手的控制力已经很好,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是范围以内的基本都可以拿到。

有拿的动作就有扔的动作,这时的宝宝丢掉东西基本都是无意识的行为,不是我们大人常理解的不喜欢这个东西或发泄情绪。

宝宝会通过嘴巴、手等身体部位来探索、感知这个世界,扔东西实际上是宝宝在感知自己和世界之间的空间关系。

扔东西表示宝宝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小手,反复扔东西对手眼协调、听觉、触觉等都有好处。

通过感知不同物体落地的情况,宝宝的认知能力和智力都有开发和进步。

宝宝在扔东西的时候,家长要注意玩耍的时间,以免影响其他人工作、休息,扔东西后教宝宝主动收拾,而且要注意所扔东西的材质,最好挑选毛绒玩具、软积木等,不要破坏家具、地板,也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但是随着月龄增长,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学会有意的将不想要的东西扔掉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发泄情绪而扔东西,家长要给宝宝正确的教育和情绪引导哦。



说脏话

2岁左右的宝宝基本可以能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开始能清晰表达出内心意图和想法。

宝宝冷不丁冒出一句脏话来,不知道家长是惊喜还是惊吓呢~

有些家长觉得虽然是脏话,但从软萌可爱的宝宝口中说出就变得很有趣;但也有些人觉得很尴尬,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会说脏话了呢?真丢人!

但事实上,这么小的孩子对脏话并没有好坏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脏话和谢谢一样,只是表达某一种情绪的词汇。

真正对孩子有影响的是说出脏话后大人们的反应:

如果身边的人哄堂大笑,可能会让孩子误以为大家喜欢自己说这个词,所以就会一直重复说。

如果大人作出情绪激动、生气等表现,孩子就会明白这个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再次当孩子情绪波动生气、愤怒或想引起家长关注时就会说出这个词。

家长如果不想让孩子重复一项坏习惯的话,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忽视它而不是强化它。

孩子还小根本听不懂你的道理,这时如果家长一再强调这件事,只会加深孩子的记忆,每次想引起家长的注意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

咋样?小家伙是不是很聪明?

当孩子说出脏话时,家长除了不要过度反应还应进行纠正,告诉孩子现在这种情况应该说xx,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另外,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充满脏话的环境下,难免会学习并养成说脏话的习惯,这对以后完善人格的形成,会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所以家庭成员或孩子的玩伴中都不要出现说脏话的情况,以免孩子模仿学习。



打人、咬人

15个月~30个月幼儿期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都还没有完善。

这个时期,宝宝的行为一旦受到限制,就会感到沮丧,这种独立性的丧失,会立即导致强烈的挫败感,使宝宝失去自控能力。

宝宝发脾气只是代表自己不高兴,发脾气的行为,和成人严重的情绪或人格紊乱的症状无关。

有些非常敏感的孩子,很容易感到被冒犯,从而更容易生气。大部分这样的孩子在出生后都表现得很紧张,而且异常活跃。在婴儿时期,总很难平静下来。

这些孩子在幼儿阶段开始对其他孩子、成年人,甚至动物都会表现出攻击性。

而且也会经常突然毫无理由地爆发,总是很暴躁。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伤害了别人,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别人惹到自己了”,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借口。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减轻或避免孩子的攻击行为:

 提供稳定、安全的家庭生活,充满爱的管教和全天候的陪伴;

 不看电视或影像中的暴力镜头,不对孩子有粗暴的态度或随意拍打的行为;

 设立每个照顾孩子的人都认同的规则,孩子违反规矩后应有明确的举措,做对事后也应有赞美和真诚的表扬;

 正面强化家长希望的行为,教孩子其他的反应方式,生气时,应用语言表达愤怒,而不是打人;

 帮助孩子理解,真实的和想象的侮辱之间的差别,了解适当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因为愤怒而攻击别人是不同的。

 1岁左右的孩子可以使用“平静中断”策略,让其坐在椅子或没有玩具的空地,使其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冷静下来。简短的向孩子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让他这样做,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平静中断”就可以马上结束。



吃 手

宝宝天生就存在“觅食反射”,对于0~4月龄的宝宝来说这是一种生理反射,非常正常的行为。

随着宝宝成长,4月龄以后的宝宝吃手更多的是自主行为,通过吃手、脚、安抚奶嘴等一切感兴趣的东西,以此来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当然,对于开始长牙的宝宝来说,吃手还起到了摩擦牙床,减轻牙痒和疼痛的作用。

只要宝宝是正常温和的吃手(吮吸),家长完全不用担忧,顺其自然就好,不用强行干预,以免给宝宝带来心理负担。

家长要做的是注意清洁宝宝的双手,不要带来细菌的传播。

如果宝宝吃手不是单纯的吮吸,而是“啃”,甚至手指变形、破皮,这很容易造成皮肤感染,家长需要进行温和的干预。

通过新的安抚物(如安抚奶嘴等),日常多陪伴宝宝,陪宝宝做游戏和读绘本等方式,让宝宝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帮助其避免过度吃手。



不爱分享

一般,1~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这时候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你”“他”的概念。

只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与独立存在,意识不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无法从别人的角度理解问题。

这一时期的孩子通常会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占为己有,他们的“抢”是没有任何恶意的正常行为。

当孩子开始说“我的”,就意味着自我意识开始建立。这时家长不要训斥孩子,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如果在孩子不分享的时候,父母当面指责,会伤害了孩子的内心。同时,如果家长强行把孩子的东西拿给别人,会使其变得讨好别人或对别人充满敌意,更不愿意分享。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性格养成,非常不利。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当孩子“以我为中心”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引导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并且用游戏或合作的方式让孩子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平时在家吃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孩子要将食物分给家里的其他成员。还可以读一些分享主题的绘本,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慢慢养成分享的习惯。



抢/被抢玩具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宝宝抢别人玩具或者玩具被抢的情况,这些问题出现在宝宝4岁前都是正常的。

这时孩子还没有自我和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是自己/别人的,想要玩的话需要经过同意才能得到/给出。

无论是孩子玩具被抢/抢别人玩具都是好事,家长正好趁这个机会教会孩子物权的概念。

当孩子的玩具被抢时

大多数孩子第一次经历玩具被抢,都不知道该如何反抗甚至不会反抗,如果这时大人说去把玩具抢回来啊,其实是大错特错,这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甚至被大人的情绪吓到。

家长可以在家里时对孩子进行情景模拟,多演练几次,等到再遇到类似情况孩子就自然知道该如何处理。

如爸爸将妈妈手里的玩具抢走时,妈妈护着玩具说: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能抢走我的玩具。让孩子看到并理解,语言是有力量的,可以将别人击退。

然后再进一步演练,爸爸在妈妈语言抗议之后还是将玩具抢走,妈妈邀请孩子进行干预,让孩子扮演家长或长辈。

让孩子知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学会向家长求助。

当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时

当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时,无论对方是否抗议,家长都应该干预孩子的行为。让其知道这是属于别人的,只有经过同意才能玩,帮助其理解自己和别人的边界。

对孩子干预时不要有过多的道德批判,要知道这么小的孩子抢别人的玩具并不是霸道、蛮横,只是还不理解物权的概念或不知如何表达需求而已。

还有些孩子可能只是想通过抢玩具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