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位司机患者,常年的奔波劳累惹来了一身疼痛,肩痛,颈椎不适,腰痛。
上手对患者进行了一下检查,脊柱各段椎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还带着脊柱侧弯,不由的感慨这位患者的辛苦劳碌。
看了患者的舌脉,舌暗苔薄,舌下络脉曲张,脉弦涩。我心里想着,痛症常见原因无非不荣则痛,不通则痛。
不通的原因主要是气滞,寒凝,血瘀,患者舌苔是薄的,风湿不明显,这里更主要的原因是血瘀。
于是,我选择了王清任《医林改错》的名方:身痛逐瘀汤,针对患者的血瘀予以治疗。半个月后,患者前来复诊,表示全身的疼痛都减轻了许多!
身痛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广外流传的一张经典名方,其主治痹症有瘀血者,可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兼以祛风除湿。
身痛逐瘀汤
可参考剂量:
秦艽4g、羌活4g、香附4g、没药7g、五灵脂7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7g、当归10g、牛膝10g、地龙7g。
身痛逐瘀汤主治的是瘀血导致的疼痛,自然方中要加入活血的药物:没药、五灵脂、桃仁、红花,并且这四味药的药量在方中的占比是最大的。
桃仁与红花是中医中治疗瘀血的经典配伍,专门用于活血化瘀,没药和五灵脂除了活血化瘀以外,还可以起到止痛的对症处理。
其中,可能有些人对于没药难以下咽,因此可以考虑将没药以药粉的方式,冲服其他中药所熬成的汤药进行服用。
中医理论中,有句名言叫作“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意思是气和血是密不可分的。
治疗瘀血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常常要加入行气的药物,以更好地推动血液运行,于是方中便加入了香附这一味能够理气疏通,调和气血的药物,很是巧妙。
而当经络中气血不足时,便没有力量能够维持经络的畅通,于是,便有了在方中加上补气血的药物的需要。
当归、川芎,是中医补血经典方“四物汤”中的其中两味药,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补血行气,祛风止痛,既能够直接补血,又能与香附相配合,行气活血,保持经络的通畅。
我们说到身痛逐瘀汤治疗的是痹症有瘀血者,要注意的是,有瘀血并不代表引起疼痛的原因都是瘀血。
由于瘀血等原因导致的气血不通畅属于疼痛的内因,外界邪气的侵犯则是外因。
由于疼痛的症状是发生在人体偏于表面的部位,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容易侵犯人体表面的邪气是风邪,而风邪容易携带其他邪气一同侵犯人体,最常见的便是风湿。
因此,除了行气活血解决疼痛的内因,还需要加入能够祛风除湿的中药,使邪有出路,内外调和。
风湿邪气也有寒和热的区别,两者往往同时出现,很是复杂。
秦艽和羌活都能够祛风除湿,并且秦艽性偏寒,羌活性偏温,两者一寒一温的配合,很好地解决了风湿邪气的寒热夹杂的问题。
并且,方中还使用了牛膝,牛膝也能够祛风湿,并且补肝肾,补血气,内外兼顾。
最后,方中还使用了地龙这味虫类药,可以通经络,将其他药物都引领向闭阻的经络,起药引的作用,集中火力,加强疗效。
▋应用
身痛逐瘀汤适用于全身各处疼痛,如肩痛,颈椎痛,腰痛,膝盖痛,头痛等。针对各处疼痛,可以进行适当的加减以提高疗效。
病人较虚弱时,也可单独加入黄芪10g帮助患者振奋正气,祛邪外出;
若是热邪过盛,导致关节出现灼热感时,可加大秦艽用量以祛清热,或是加入黄柏5g、黄芪10g,这也是王清任在书中介绍身痛逐瘀汤时置于方后的加减法。
肩痛时,可加入桑枝、桂枝等,这几味药可引药入肩臂;颈椎痛时,可加葛根,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葛根便是治疗颈椎不适的一味良药,也被后世广泛运用;
腰痛则可加入杜仲、续断、狗脊、刺五加等补肝肾、祛腰间风湿的药物,膝盖痛、腰痛引起的下肢放射痛则可加入独活、黄柏、木瓜等药,或是加大牛膝用量,加强对身体下肢疼痛的疗效。
运用身痛逐瘀汤时,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处方,可根据患者风湿、血瘀、肝肾不足的程度灵活调整用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并避免患者服药后出现不适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