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64岁,于2017年11月初因“阴道流血”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随即住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回家修养。一个月后因胸骨疼再次入院复查,发现已经出现骶髂骨转移。2017年12月25日,患者家人携带病历前来我院替其代诊。
据患者家属诉:患者胸疼明显,全身不适,影响行走,饮食、二便尚可。从舌苔照片看,患者舌质淡红苔白厚。中医辨证为正虚邪恋,邪入骨髓。给予扶正祛邪、填精益髓治法,用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鹿附汤。1、熟附子15克(先煎)、麻黄6克、细辛6克、鸡血藤30克、熟地20克、桂枝10克、土元10克、补骨脂15克、薏米仁30克、当归10克、鹿角6克(烊化)、骨碎补15克、肉桂3克、炒神曲12克、肿节风30克、透骨草15克、生姜三片大枣四枚。共十付,水煎服,日服一付。2、特制中药胶囊:制马钱子0.3克、制乳香0.5克、制没药0.5克、血竭1克、人工麝香0.15克、红参1克。共10付,研细粉装1号空心胶囊,一次5粒,一天3次。二诊:2018年4月23日。自诉服上药效果不明显,改服他处中药症状加重遂前来复诊。症见:易怕冷,左下肢膝盖疼痛,晨起胸骨疼痛明显,腰臀疼痛,右上肢疼痛影响抬举,行走需要协助。脉沉细弱,舌质暗红苔白黄厚边有齿痕。中医辨证为:寒凝经脉,补气活血,用方四逆汤合芍药甘草汤。
1、熟附子15克(先煎)、麻黄6克、干姜6克、鸡血藤30克、云苓12克、羌活6克、独活6克、槲寄生30克、薏米仁30克、白芍30克、桑枝30克、骨碎补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30克、徐长卿15克,生姜三片、大枣四枚。共七付,水煎服,日服一付。三诊:2018年5月2日。主诉怕冷明显减轻,余症同前。用方四逆汤合活络效灵丹。
1、生附子30克(先煎)、白术30克、干姜6克、鸡血藤30克、云苓12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白芍30克、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炙甘草10克、川断15克、鸡血藤30克,生姜三片大枣四枚。共七付,水煎服,日服一付。四诊:2018年5月9日。疼痛稍有改善,余无不适。上药继续服用15天观察。
七诊:2018年8月20日。疼痛明显减轻,患者自感恢复良好。
八诊:2018年12月3日。因经济方面因素加之患者不能接受服药之苦,拒绝服药。近日病情反复,疼痛明显遂前来复诊。症见:乏力,怕冷,腰背及胸骨疼痛,纳饮可。脉沉细弱,舌质淡红苔白薄。辨为寒凝经脉,气血不足。宜温通经脉,补气养血。予乌头汤合四逆汤、四物汤。
1、熟附子15克(先煎)、草乌6克(先煎)、干姜6克、鸡血藤30克、黄芪50克、党参20克、熟地20克、当归10克、鹿胶6克(烊化)、白芍20克、川芎10克、骨碎补15克、炙甘草10克、杜仲30克、炒神曲15克,生姜三片大枣四枚。共十付,水煎服,一付分两天喝。九诊:2018年12月26日。怕冷明显减轻,疼痛减轻。效果明显,守方续服20天。
十五诊:2019年10月22日。9月27日CT复查:骶髂骨异常信号消失。肿瘤指标全部正常。脉细弱,舌质淡红苔白。行走自如,感觉无明显不适,可以从事一般家务劳动。药物继续服用巩固疗效。
此患者主要病机为寒凝经脉,气血亏虚,通过运用经方四逆汤,乌头汤为主温通经脉,补气养血用时两年取得显著疗效,达到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彻底康复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