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今天为大家介绍一则老中医用2味药缓解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案。
黄某,女,2岁2个月,主因“反复胸喘1年,复发1个月”于1992年3月12日入院。病儿罹患哮喘1年多来,辗转多家医院,经西药抗感染,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抗炎,配合α﹣糜蛋白酶,竹沥水超声雾化吸入化痰等及中医辨证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哮喘反复发作。
因连续住院,静脉补液给药,头皮、手脚血管损伤,输液困难,故入院后暂给予常规中西药口服治疗。
3月14日,患儿胸喘加剧,喉间痰鸣,声如拽锯,张口抬肩,咳逆上气,神萎烦躁,面色苍白,唇周青紫,舌质淡紫,苔黄厚腻,指纹紫滞,显现气关。
查体:脉搏150次/分,呼吸41次/分,双肺满布粗中湿鸣、哮鸣音,心音低钝,肝脏剑下 2.5cm,肋下 5cm,质中。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7.1×109/L,中性粒细胞43%,淋巴细胞57%;
胸部X线:双肺透光度增高,肋间隙增宽变平,肺纹理模糊。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
中医诊断:哮喘发作期(顽痰胶着,闭拒气道,哮喘不已,心阳虚衰)。
治法:涌吐豁痰,开闭平喘。
处方:救急稀涎散。
猪牙皂15g,白矾6g。急煎1剂。先用冷水浸泡猪牙皂角半小时,以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煎煮15分钟,取汁100mL,将白矾化入,温服30mL。服后45分钟,患儿呕吐痰涎夹乳食2次,约300mL,喉间痰鸣顿减,夜间入睡较前安静。次晨再服30mL,再次涌吐痰涎约200mL。
3月15日复诊:患儿喉间痰鸣消失,呼吸趋于平稳,唇周青紫明显缓解,精神转佳,知饥索食,舌质淡,苔白黄腻,指纹淡紫,显现风关。
查体:呼吸26次/分,双肺哮鸣消失,仅闻干鸣及少许湿鸣;脉搏110次/分,心音转清晰有力;肝脏回缩,剑突下1cm,肋下2cm,质软;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5×109/L,中性粒细跑55%,淋巴细胞40%。遂停服稀涎散,予红参6g煎汤,少量频服,以扶正气,另于加味六君子汤以益气健脾,温化痰饮。
处方:南沙参15g,炒白术6g,茯苓6g,陈皮6g,半夏6g,桂枝5g,神曲5g,炙甘草3g。连服6剂后不齁不喘,呼吸、脉搏正常,住院21天,临床痊愈出院。
按:本案患儿哮喘持续状态,其胸膈胶固之痰,既是闭拒气道,导致哮喘不已之因,又是气滞血瘀,心阳虚衰变生危象之源,故其治疗重点是豁痰平喘以救急。正如张子和所说:“痰在胸膈之上,大满大实,非吐安能得出?”
稀涎散中猪牙皂味辛咸,善祛胸膈顽痰,白矾酸苦涌泄催吐,两药合用,有稀涎催吐,开窍通关之功,用于痰诞壅盛,阻塞气道,喉中痰声辘辘者最宜。应用涌吐法应注意把握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本法适用于正盛邪实或邪实而正气尚未太虚之患儿。注意峻猛之剂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以免伤正。涌吐之后,当调理脾胃,运脾化湿,以杜生痰之源。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是中医传统治疗八法。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善用汗吐下法,所以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中有“若子和,主攻破”之说。可惜现今吐法用之较少,这既与适宜证不多,也与有的医者不敢用有关。
临证观察胡教授治疗顽痰胶着,阻塞气道,哮喘不已除用稀诞散涌吐豁痰外,对频发癫痫者,亦用礞石滚痰丸豁痰下痰,取得很好疗效。汗吐下皆属权宜之计,当用则用,中病即止,安全有效。
鉴于脾为生痰之源,张景岳说:“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本案患儿涌吐之后在服人参汤大补元气的同时,服六君子汤旨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加桂枝实则合了苓桂术甘汤,此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健脾运脾,脾健湿祛,何痰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