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过后,天气逐渐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时间增加。北方的桃树、梨树、杏树等花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对花粉过敏的人,这段日子就比较难过了,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在这个时节很容易发作。
《血证论》云 :“肺为娇脏,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一个人之所以出现过敏,多是由于正气不足,肺卫不固,以致于风、寒、燥、火、湿等病邪入侵所致。患者在远离过敏原的同时,通过一些保健方法来积极改善体质、扶助正气,才是防治过敏的最好方法。改善过敏体质有以下几种方法 :
1
服用中药过敏煎
过敏煎是名中医祝谌予自创方,经临床应用数十年,对过敏的疗效颇为满意。处方为 :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 10 克。方中银柴胡味甘苦性凉,清热凉血;防风味辛甘性温,祛风胜湿;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生津,滋肾涩精。四药合用,寒热共济,有收有散,收者顾其本,散者祛其邪,故对过敏体质者的疗效显著。过敏性鼻炎者可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黄、苍耳子、葛根等。
2
药气熏鼻疗法
取辛夷 15 克,金银花15 克,蒲公英 10 克,紫花地丁、防风各10 克,蛇蜕 5 克,黄芩 10 克,丹皮 8 克,菊花 8 克,白藓皮 10 克,白附子、桂枝各8 克。将上药水煎取 500 毫升,趁热倒入壶中,用鼻孔对准壶嘴,用鼻吸入药蒸气。吸入药气时,患者尽量深呼吸,通过鼻腔,使药气达到气管深层。药液凉了再加热,反复 3 次,最后药液温度适宜时再冲洗鼻腔,每日 2 次,连用 3~5 日。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有清热消炎、祛风脱敏之效。
3
药枕疗法
取生黄芪 500 克,生白术300 克,党参 150 克,蒲黄 200 克,五灵脂100 克,土鳖虫 50 克。上药一起烘干,研成粗末,装入枕心,制成药枕,令患者每日睡觉枕之。三个月换一次枕心。本药枕方具有补肺健脾、温肾通窍之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
4
药粉涂鼻法
取鹅不食草、川芎、细辛、辛夷、青黛各 10 克。上药共研细粉,装瓶备用。每次 0.1 克,涂药时令患者仰卧于床上,将药粉涂于两侧鼻腔内,涂药时停止呼吸,以免将药粉喷出或吸入。涂上药粉后,即引起打喷嚏、流清涕,约 1 分钟内消失。每日用药 3 次。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
5
滴鼻疗法
取夏枯草 30 克,辛夷、苍耳子各 10 克,上药加水煎取药汁 50 毫升。每日滴鼻 3~4 次,每次滴双侧鼻孔各 2~3滴,1 周为 1 个疗程。本方具有清热散结、祛风通窍之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
6
贴穴疗法
取斑蝥适量,去足翅,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取适量药末,用蜂蜜少许调成糊状。让患者仰卧,用胶布 1小块,中间剪一个小孔,如黄豆大贴于印堂穴,然后将药糊涂于小孔内 24 小时后去除药及胶布。7 天贴一次,连续 3 次。本方具有抗过敏之功,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
7
贴脐疗法
取人参 7.5 克,白术、干姜各 10 克,甘草 6 克。将四味药研成粗粉,用适量水与药粉调和,做成药饼,敷于肚脐处,用活血止痛膏固定,一日或隔日换药一次,一般无不良反应。本方人参、白术益气健脾祛湿,干姜温中散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温补脾胃,脾土健运则上输于肺,肺气足则能抵抗外邪侵袭,过敏原及外邪就找不上门了,此方实为上策,不治鼻而鼻自愈。
8
艾灸疗法
灸血海穴。正坐屈膝位,在髌骨内上缘上 2 寸,当股内侧肌突起中点处取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于血海穴上3~5 厘米,每次 10 分钟左右,隔日或每日一次。该穴有生血养血的作用,中医认为,气血足是正气足的表现,气血互生,通过艾灸血海穴,可使人体气血充沛,正气充足,从而抵御外邪的侵袭。根据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的观点,通过艾灸血海能收到调节气血、温经通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