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High Fever)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种种原因常以腋温为准。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0℃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1℃。高热分为急性高热和长期高热,急性高热多见于感染性和变态感应性疾病,而长期高热可见于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处理
对高热患者应及时适当降温,以防惊厥及其它不良后果。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烦躁不安者,在降温同时给予镇静药。发热待诊者,尽可能查明原因,可暂不给予特殊治疗,否则改变热型,模糊临床征象,延误诊断。
对于高热患者,降温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找出确切导致高热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问题。比如肺炎导致高热患者需要抗感染治疗、败血症导致的高热也是需要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
现场急救
1、物理降温。用冰袋或冰块外包毛巾敷头部,以保护脑细胞。酒精加冷水擦拭病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喝冰水或冰冻饮料。但不能使体温下降太快,以免虚脱。
2、针刺十指尖出血可泻热降温。
3、即送医院诊治。
1、卧床,安静休息,供给充足水分。
2、补充能量,口服0.9%盐水加白糖水,防水电解质紊乱。
3、温水擦浴,用30-36摄氏度温水擦四肢,50%酒精擦胸、背和颈部,或用1%冷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500ml。
4、冷湿敷法,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头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大腿根、腋下、颈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
5、冬季要保暖,夏季要避风。
6、针刺或手导引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穴。
7、口服阿司匹林0.5mg/次,或服银翘散、柴胡汤。
急救关键是根据病因进行抢救,病因不明前不要轻率用退热药和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反而遗误急救时机。高热持续40摄氏度以上而不下降者,高热出现惊厥、谵语或休克者,明显外伤引起的高热者,就想法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卧床休息,保存体力,多饮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促使皮肤多排汗达到降温效果,同时注意补充盐份,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1、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
2、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
3、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
4、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5、由于高热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
6、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7、常备退热药,观察测量体温,一旦达38℃即口服退热药物,以防高热引起抽搐。
8、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