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俗称“肉刺”。长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较易发生,摩擦和压迫是主要诱因。
肉刺。
脚部。
无传染性。
青壮年人、老年人。
皮肤科。
损害为境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其尖端嵌入皮内,如绿豆、蚕豆大小。平坦或稍隆起皮面,若用刀削去外层,可见中心有坚硬角质栓塞,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黄色环呈鸡眼状。好发于足底、跖部、小趾外沿,趾背等易摩擦、挤压处,但不限于受压部位。多为1~2个,也可为多发。因角质栓尖端呈楔状嵌入角质层,其尖端压迫真皮层内的末梢神经,做站立或行走时会有剧痛。
临床上通常鸡眼分为两种,一种是硬鸡眼,一种是软鸡眼。
鸡眼最容易发生于脚趾部伙,是由于鞋靴太紧,或冈缠脚*或因窄鞋远行,皆可生之。紧窄的鞋靴或畸形的足骨皆可使足部遭受摩擦或外压部位的角质层增厚,并且向内推进,成为顶端向内的圆锥形角质物。尖硬的顶端挤压乳头的感觉神经末梢,所以患者在定路时,发生疼痛或灼痛。
鸡眼往往与职业有关,长久站正和行走的人较易发生鸡眼。
但是,摩擦和外压只是鸡眼的重要诱因,很多人并不因此发生鸡眼。用普鲁卡作足部神经的封闭疗法,可能使鸡眼自然消火,所以神经系统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发生在掌跖,呈角质增生性损害,不难诊断。鸡眼与胼胝的主要鉴别点是:鸡眼为呈倒圆锥形角质增生,行走时疼痛明显;而胼胝为扁平片状角质增厚,范围较广,一般不痛。鸡眼与胼胝需与跖疣鉴别:跖疣可散发于足跖各处,不限于受压部位,可多发,损害如黄豆大小,表面角质增厚,用刀削去表面角质层,可见自真皮乳头血管渗出血细胞凝成的小黑点的角质软芯。
鸡眼比较小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出现并发症的,一旦时间比较久,鸡眼比较大的话,就会压迫人体的神经末梢,产生痛感,症状严重的话,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有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创伤性的方法,往往还会引起感染,化脓。
为了预防鸡眼的发生,应穿宽松舒适的鞋子;养成每天泡脚的习惯;当脚部的局部皮肤角质层增厚时,应及时去除。
药物腐蚀、中药贴敷、挖除术、熏灼法、液氮冷冻、针灸法、火针法、穴位注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