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输(木)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布有尺神经手背支,指背动、静脉及手背静脉网。
无
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后溪穴主治头项强痛,耳鸣耳聋,神经性耳聋,热病,头晕目眩,头痛身热,目赤肿痛,角膜炎,疟疾,癫狂,痫证,癔病,神经衰弱,盗汗,目赤,咽喉肿痛,角弓反张,癫痫,心胸烦闷,手肘五指尽痛,落枕,尺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挛急,小指痛,身体不遂,肩臂疼痛,肩臂痛,鼻衄,黄疸,失眠,中风,小儿惊厥,喉痹,麦粒肿,面肌痉挛,荨麻疹,精神分裂症,扁桃体炎,疥疮等。
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该穴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
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小肠经俞。俞,输也。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
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附注: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具体在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咬肌。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和手掌支双重分布。皮下组织内除皮神经外,还有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小鱼际肌的小指展肌,在小指对掌肌的前方,再进小指短屈肌与第五掌骨之间。以上三肌均由尺神经深支支配。
后溪穴的治法原则: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后溪穴的针刺方法:后溪穴,直刺0.5—1寸,局部胀痛。
后溪穴的艾灸方法:后溪穴,艾条灸5—20分钟,后溪穴,艾炷灸3—5壮。
后溪穴配合谷穴治手指挛痛;后溪穴配人中穴治急性腰扭伤;后溪穴配列缺穴、悬钟穴治项强痛。配天柱主治颈项强直、落枕;配翳风、听宫主治耳鸣、耳聋。
临床上,颈椎、腰椎、眼睛有问题,可按揉后溪穴,效果明显。有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舒经利窍、宁神之功,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滚揉后溪穴,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有一定效果。方法为:双于后溪穴放在桌子边沿上,川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在滚动当中,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每天3~5分钟。
《灵枢·本输》:“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
《儒门事亲·搐搦》:“屈小指握纹尽处”;
《医学入门》:“小指外侧本节横纹尖尽处,握拳取之。”
《类经图翼》:“拳尖起骨下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