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神草、吉林参、棒槌、土精、黄参、血参、地精、金井玉阑、孩儿参。
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具不定根(芋)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主根粗短,多具2个支根而呈人字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有明显的细密螺旋纹,根茎具细密碗状茎痕,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茎较光滑无茎痕,称圆芦。支根上生有稀疏细长的须状根。上有明显疣状突起。
性温,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生于山地的针、阔叶混交林或杂木林下。分布于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东南部的山林地带,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大量栽培。
含人参皂苷,其中达玛烷系三萜皂苷活性最显著,为评定人参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主要有人参皂苷Rb?、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及人参皂苷Rg?等。
可补虚,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实证、热证忌服,阴虚干咳、吐血者须慎用。
不要用铁制的锅具煮人参。
不可大量服用,不可与藜芦、五灵脂配伍使用,不宜与黑豆、皂荚同食。
人参不宜与茶叶、咖啡、萝卜一起服用。
高血压者不宜食用人参。
青少年不宜用人参来滋补,否则有流鼻血等危险。
人参的药力强劲,不建议普通人服用。
人参作为补益药使用时宜坚持小量长服的原则,才能有效。一般每日1、2克。体质虚弱较严重者可适当增加用量,但亦不可超过3克。如要加大用量,需中医师指导。
1、按物种分类:一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一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2、按中药炮制分类:生晒参 红参 野山参 西洋参
3、按产地分类:吉林人参,朝鲜人参(又名:高丽参,别直参),以及西洋参。
4、按功效分类:参须(以红参须为多见,性能与红参相似,但效力较小而缓和)、生晒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白参(又名糖参,多选用身短、质较次的高丽参,用沸水烫煮片刻,浸糖汁中,然后晒干;其药性最平和,效力相对较小,适用于健脾益肺)、野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值昂贵,很少用)、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参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其药性温补,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有机人参(无农残、无化肥、无转基因,最大程度保留了人参的成份与功效)。
1、大补气血,治一切虚烦:人参末、人乳粉等分。蜜丸,或化或吞俱可。(《冯氏锦囊》参乳丸)
2、治脾胃肾气虚弱,呕吐不下食:人参、丁香各等分。捣罗为散,每服6克。空心热米饮调下。(《普济方》参散)
3、治营卫气血不足:人参9~30克,黄芪(蜜酒炙)9~18克,炙甘草3克。水煎,空心服。(《张氏医通》保元汤)
4、治虚劳白汗不止:人参45克,白术60克,桂心21克。每服15克,水煎服。阳虚甚者加附子。(《赤水玄珠》参术散)
5、治小儿惊热盗汗:人参3克,黄芪6克,当归4.5克。加猪心一片。水煎服。(《婴童类萃》团参饮子)
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
园参以身长、支大、芦(根茎)长着为佳,芦短、支瘦下、含糖多者次之。野山参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须保存在密封箱中,置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以防潮、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