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驱寒=补“阳气”
寒流一来百病出:伤风感冒、哮喘、鼻炎、痛经、胃病……中医认为,驱寒就是保护身体阳气,运动、进食等所有驱寒功夫都为这个目的。
寒流一过,医院急诊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形容寒冷的名词——瑟瑟发抖、寒战、寒颤、颤抖、打颤、冷颤,个个在冷天看了都让人不寒而栗。其实啊,“寒冷”不止是种感觉,让你手脚冰冷半夜冻醒,腰酸背痛肚子痛,冷出的病也不在少数。
“冷”出来的疾病
中医说法,寒冷更是百病之原。冷出来的病不在少数。
举个例子,痛经冬季发作会更严重,身体受凉,尤其腹部受寒特别容易发生,这叫宫寒。寒冷会加速神经血管收缩,引起内脏器官痉挛,引发胃痛、腹痛等。对寒冷有深刻体会者应该还有关节炎患者,天一冷就锥心痛,几乎无法做事。
冬季惧冷跟体质有关。阳虚体质、气虚血虚者特别怕冷。缺阳补阳,吃和动上如果配合中医的“补阳”理论,效果更好。
冬日打响保暖大战
最有效的方式:运动
太阳升起做运动
太阳升,阳气升。要取暖,早上太阳升起后运动效果最佳,能帮助提高身体阳气。但话又说回来,只要身体动起来,什么时间都值得提倡。
除了慢跑,你还可以快走、爬山、做操的方式进行运动,运动时间以自己不感觉疲劳为准。
越赖床越寒冷
越冷越不想动,越冷越打包缩成团,用身体取暖——如果这样,那就活该一直冷吧。不充分发挥身体机能,机能当然更加懒惰。这类人会陷入越来越怕冷的恶性循环。
寒冷收缩血管,而运动让血液畅通,血液循环加快的过程,就是身体加热的过程。所以,哪怕只是多走走路,也比在床上躺着强很多。
最偷懒的方式:充足睡眠
早睡晚起冬“藏”能保暖
阳气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运作,是人体温暖的来源,阳气不足时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充足睡眠,正好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足。尤其冬日宜早睡,这也符合中医冬季要“藏”的养生观念。
对于慢性病患者,如关节炎、冠心病患者可以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一来可以避开清晨的严寒,也可以减少慢性病患因温差过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的危险。
最快的方式:吃
吃肉有热量
食物是最快让身体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热腾腾的饮品。一到冬天,火锅、烧烤火透全城就是这个原因。
人到冬天为什么爱吃肉呢?这是人类进化对抗自然的规律。天冷了,肉类这种含高蛋白的东西,正是身体所需。减肥节食还不吃肉,难怪冬天缩成一团了。
除了多吃肉类 ,冲杯高蛋白质的热牛奶、温补功效的红糖姜茶,都是取暖的好方法。
热补要慎重
当归、肉桂、党参等都是温精补肾的药,有一定取暖作用。但是,个人体质不同,有些人受补,有些人吃过后出现便秘、鼻血、烦躁、失眠等不适,说明所补非物。应找中医师做体质辩证,针对个人的弱点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