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向体外突出的疝内容物不是气体,多为小肠和其它脏器,女孩多为卵巢和输卵管,有时按压平躺可消失,伴有不同程度酸、胀、痛感,有少数无痛感。
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西医认为引起疝气发病的原因与两个因素有关,疝气的发病原因与该处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力过高两个因素有关。腹壁强度减弱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禀赋不足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或宽大的腹股沟三角等。后天性的原因有手术切口,外伤、炎症、感染等。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很多。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幼儿经常嚎哭等。
中医认为引起疝气发病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肝气郁滞。忧思、愤怒、情志不舒、气机不畅、气窜于少腹而发病。
2、寒湿内停。久坐寒湿之地,或雨淋受寒;致使寒湿之邪侵袭肝经,而发病。
3、中气下陷。强力举重,房劳过度、伤于正气,致使气虚下陷患于少腹,或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人肝肾亏虚、筋脉松驰、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病。
疝气开始的时候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疝气患有的位置在腹股沟处,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一些老年人就会出现尿频、尿急等前列腺疾病,小儿就会因为疝块的挤压影响正常发育。
中青年会造成性功能障碍等,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导致疝气回纳困难。疝气嵌顿后会严重的导致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疝气最明显的症状是引起疼痛,造成患者行动不便,此外,疝气严重了还会影响生育功能。
疝气是老年人和儿童常见病之一。由于疝气是形成薄弱点后再由其它诱因诱发形成,因此发病年龄不限,只要存在着薄弱点或者缺损,就有引发疝气的可能,成人亦可患疝气,尤其老年人。
美国有文献报道,成年男性的疝气发病率达到10-15%。50岁以上的男人是高危险人群。提重物等动作特别容易引发疝气。另外,像便秘、慢性肺疾患者,也很容易因解便、解尿用力,或猛烈咳嗽,导致腹压增加,让肠子滑落到阴囊,从而引起疝气。
1、要有信心
耐心、精心、细心。经常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这对疝气的护养大有裨益。
2、疝气初发应引起足够重视
需加以妥善有效的维护。随着日常行走、活动形成习惯性下坠。一旦卡在环口处,能复位会造成肠坏死。要防微杜渐。
3、坚持适宜、适量、适时的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切莫做蹦、跳、抻、拉、持重等剧烈活动。这对疝气的正常维护是非常不利的。
4、注意饮食调理
宜食温、熟、软。忌食生、冷、硬食物。采取少吃多餐,防止过饱。选择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减少肠胃负担。亦是对疝体减轻压力。
5、防止便秘
保持大便畅是防疝,护疝的关键。老年腹壁薄弱,由于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压促使疝体下行。这对疝气的正常维护是难以把握的。